這是國家深海基地外一景(2017年1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新華社青島1月28日電?
新華社記者蘇萬明
冬日,青島市即墨區鰲山衛的“鰲頭”,靜靜面對廣袤的黃海。前方一道大壩將大海劃開,兩側的草島和柴島兩島環抱,把一片靜謐的小海灣攬入懷中。
這里就是國家深海基地,我國大型深海裝備業務化運行支撐基地,也是世界上第五個深海技術支撐基地。我國深海科考最核心的載體“蛟龍”號,即“安家”于此。隨著 1月上旬“‘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項目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國際級的深海科考公共服務平臺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幾乎沒有參與深海科研和勘探的實力。相比之下,一些發達國家競相投入巨資研發深海高技術裝備、建設深海保障基地,獲得許多重要科學發現,在深海資源勘探、開采和利用等方面也取得巨大突破。
2002年,我國科學界正式提出建立國家深海基地,2013年11月8日,基地開工建設。
“凝聚全國深海科學研究的力量,吸引國內外海洋科技高端人才,成為深海科學技術開發的引擎以及深海產業孵化的橋頭堡。這是國家給予基地的定位和厚望。”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軍說。
于洪軍介紹,基地承擔深海技術裝備的研發和試驗,開展深海基地調查船舶、重大裝備等的運行和管理,承擔潛航員和重大裝備操作人員的選拔、培訓和管理,組織開展深海資源勘探、科學考察、環境觀測,以及深海科學考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深海技術成果的產業轉化與服務等工作。
位于海灣前方中央位置的綜合科研業務辦公樓,既滿足深海基地基本辦公需求,同時具備深海裝備研發實驗、大洋通訊指揮等科研業務功能。前方的深海超高壓環境模擬車間、試驗檢測水池及船塢、潛航員訓練水池、維修維護主廠房、機修及電修車間,則可以對潛水器和各種深海科研設施與設備、儀器儀表等進行試驗研究、檢測、維修、保養,是深海基地的功能核心區。遠處,則安裝港口燈塔導航及大洋通信岸臺天線、VHF水聲通信岸上設施及相關配套的收發信機房,滿足基地對遠洋航行的大洋考察船指揮、控制要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