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國家深海基地潛水器試驗水池車間內等比例“蛟龍”模型各部分細節(拼版照片,2017年1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紫恒 攝
“七龍探海”圓“五洋捉鱉”夙愿
寒冬時節,“蛟龍”號靜靜躺在國家深海基地試驗水池旁,正在進行大修和升級改造。“經過這次改造,‘蛟龍’號將更加強大。”多次與“蛟龍”號“生死相依”的潛航員傅文韜說。
目前,一艘新的4000噸級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也正在建造中,未來它也將停靠在深海基地碼頭,和“蛟龍”號一起,實現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深海科考。
“2018年將是我國深海事業值得期待和非常關鍵的一年。”劉保華說。我國將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纜控(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號自治(無人無纜)潛水器組成的“三龍”深海裝備體系為抓手,推進“蛟龍”號和“潛龍二號”的技術升級與應用,參與并加快11000米ARV系統的研發與海上試驗,繼續推進深海技術創新突破。
根據國家海洋局的規劃,下一步,我國還將繼續構建“七龍探海”立體深海探測網絡,即在原有“三龍探海”的基礎上,增加深海鉆探的“深龍”號、深海開發的“鯤龍”號、海洋數據云計算的“云龍”號以及作為立體深海科考支撐平臺的“龍宮”,持續、充分地勘探海洋特別是深海。
中國大洋協會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劉峰日前向媒體表示,我國載人潛水器的研發方面,除了“蛟龍”號之外,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已經通過驗收,將在2018年投入深海科研。中船重工702研究所葉聰團隊和上海海洋大學崔維成團隊的1.1萬米級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正在全力研制中。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是中華民族的夙愿。深潛器技術的不斷進步,將帶著我們走向更深的海底,探索更廣闊的海底世界。”劉保華說。
?
?
相關鏈接:
中國深海裝備新亮點:全力推進“蛟龍探海”工程實施
“蛟龍號”模型等多個“國寶”驚艷中國海博會
隨“蛟龍”號深海探秘《加油!向未來》第二季上天入地
“蛟龍”號完成中國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