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來信
遠程研修淪為一些地方領導輸送人情的工具
常工?
本區域的暑假遠程研修已經進行了10多年了,對老師們的專業發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引領作用,尤其是近幾年來又和“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關聯起來,變得更為接地氣,指導更具體,更有的放矢。但是,不少基層學校在對研修成果的運用上卻任性得很,變成了輸送人情的工具。
為了調動激發老師的參訓熱情,每年研修活動完畢,活動舉辦方都要搞一個優秀學員的評比,稱為“省優秀學員”。因為蓋的章級別很高,名頭響亮,因此,在職稱晉升的過程中,所占的分值還不低,自然成為不少老師爭搶的“香餑餑”。
既然是一種獎勵,就應當實至名歸,獎給那些學習態度認真、成績優異的教師。評比要有嚴格的規則,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雖然,舉辦方也給出了一些評比操作指南,但較為籠統,基層學校享有的自主權很大,可以出臺評比方案,如何評、評誰幾乎可以隨心所欲。
連續十幾年了,每到評比時,老師們連知情權都沒有。只是在學習完畢之后,校方直接公示優秀學員的名單??墒?,當老師們提出質疑時,他們就推說都是上面的領導根據學習情況直接定的。言外之意,優秀與否,與他們無關。至于和誰有關,他們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其實,每次研修有數據、有記錄。以前好作業上都明明白白顯示著“優”,好在哪里,指導老師都有精到的評語。再加上參與幾次討論,參與學習的時間長短等,都有跡可循。只要基層的領導想評、真評,還是容易操作和設計的,關鍵是不少領導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看著誰順眼,就暗暗地評了誰。至于這背后有沒有利益輸送,誰也不知道。
有些態度認真的老師,久等“優”不至,也就漸漸失去了學習的激情,僅僅滿足于完成任務,從而,使這項美好的在線教師培訓活動變質走調。
在上一個暑假的作業評比一欄里,筆者發現,好像省去了評價這一環節,更無法衡量和顯示教師的學習成果。這對于部分基層領導來說,更容易隨意操作。
遠程研修的這種庸俗化、功利化的評比傾向嚴重地挫傷了廣大教師研修學習的積極性,也與舉辦培訓的目的大相徑庭。作為一名基層教師,筆者忍不住要問:舉辦方是不是也該考慮一下,對教師培訓評價的環節,如何重新作出科學的設計?
(作者為基層教師)
?
?
相關鏈接:
美澳英印等26國青年漢學家在京研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