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生,這是您剛剛在手機上訂的餐,請您核對。”列車服務員陳楠將快餐送到了旅客潘先生的座位上。
從上海虹橋火車站登上G2次列車后,潘先生通過12306訂購了一份肯德基快餐。當列車行駛到南京南站時,快遞小哥把快餐送到站臺,再由列車服務員將快餐送給旅客,這場站臺上的接力,需要爭分奪秒在2分鐘之內完成,以保證不影響列車開行。
一位旅客焦急地找服務員說:“我在上海訂了6份餐,但有一位朋友和我們不在一個車廂,這個餐能夠分頭送嗎?”
因為購買方便快捷、品種多樣,網上訂餐的旅客越來越多,點餐量加大后,要及時把餐食送到旅客手中,還是面臨很大的考驗。
陳楠說:“列車停靠站只有兩三分鐘,我們按照規定是在指定地點領取餐食再送上車的。”停靠時間短加上春運期間客流量大,給送餐上車的相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月1日凌晨,旅客乘坐由上海南發往重慶北的K4085次列車。此趟列車是由上海始發的第一列春運列車。?
春運開始了,踏上回家旅程的您是否還記得車廂里“瓜子、花生、茶葉蛋,香腸、榨菜、方便面”的叫賣聲?時至今日,舌尖上的春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李金霞是上海華鐵旅客服服務有限公司的一位列車服務員,從1987年參加工作至今,她見證了我國鐵路從“綠皮車”“紅皮車”到動車,再到高鐵的變化;車輛不斷升級換代,車上的食品日趨豐富,旅客點餐也越來越方便,甚至動動手指就可以完成。
“我剛工作的時候,車上的餐食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旅客也只要填飽肚子就好。很多旅客大包小包帶很多吃的上車,一是因為列車開得慢,路上時間長,二是車上餐食的選擇也少。”李金霞說。
當時,站臺上也可以買食品,一些旅客不愿意下車,就從窗口買東西,方便面、花生、面包一袋袋地從窗口遞給旅客。
“后來,紅皮空調車開行了,窗戶打不開了,但列車停靠站的時間還是很長,一般都有10至15分鐘,旅客還可以下車活動活動,順便買點吃的。”李金霞說。
2007年起,動車組列車投入運行,列車上的用餐條件發生了質變,熱鍋熱灶變成了現代化的吧臺,食品種類也更多了。
“最開始,也有旅客反應車上的盒飯不好吃又貴……列車上的盒飯有嚴格的安全保證,既要滿足安全條件,又要保證口感,鐵路餐食做了很多的嘗試。”李金霞說。
如今,在列車上,旅客不僅能吃到各種零食,還有冷鏈的盒飯、包子,甚至還有壽司、飯團。“不同旅客有不同的消費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對餐食品質的要求也更高了。列車上除了沖泡咖啡,還有了現煮咖啡和小朋友喜歡的冰激凌、爆米花。”陳楠說。
復興號開行后,更凸顯了網絡訂餐便利化。記者在列車上采訪了解到,今年春運,上海至北京的高鐵列車座椅扶手上有一個二維碼,旅客可以通過掃二維碼訂餐,不必穿越幾節車廂到餐車購買,只需要動動手指,所需要的食物就可以送到座位。
掃碼訂餐是今年春運推出的一項新服務,不斷改進后,還將陸續推廣到更多的列車,讓旅客享受更為便捷的服務。(記者 賈遠琨 程思琪)
?
?
相關鏈接:
拉薩:春運首日 高原鐵路溫情相伴·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