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新舊溝濕地。記者 石中華 攝
保護濕地讓居民受益
近年來,通過全面加強濕地資源保護與修復,海口重視恢復“水城”風貌,傾情建設好國家濕地公園,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國際濕地城市”。
“羊山濕地是我國熱帶地區唯一的火山熔巖濕地,也是海口地區生態環境演變過程的自然密碼。”袁興中說,海口應建立羊山濕地多用途管理區,把羊山濕地打造成火山熔巖濕地保護與修復典范、濕地生態旅游目的地和海口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海口應該從單純注重保護,走向‘保護—恢復—利用’有機結合。”袁興中說,爭取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同發展。在探索海口市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實踐中,袁興中將海口市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體系分為:濕地生態農業、濕地生態旅游業、紅樹林綜合產業、濕地產品加工業、濕地創意文化產業。
袁興中認為,海口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標應該是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濕地城市,熱帶濕地可持續利用樣板即“保護修復—合理利用—能力建設”,追求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如,羊山地區的愿景就是‘田洋’濕地農業、火山濕地產品加工業、火山濕地生態旅游業、火山濕地人居環境建設、火山濕地創意文化產業。這樣一來,濕地能夠讓羊山原住民減貧致富。優良的濕地屏障,是海口最大的財富。”
專家簡介
袁興中
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大學濕地生態學博士點帶頭人,長江上游濕地科學研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常務理事,國家林業局國家濕地公園評審委員會專家,重慶市生態學會副理事長,海口市濕地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濕地生態學研究,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8部。近年來致力于濕地修復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在濕地修復、適應性功能濕地設計等領域建立了系列創新性技術體系。
記者 陳昌波
(海口網2月5日訊)
?
?
相關鏈接:
海口秀英區宣傳普及濕地知識 增強公眾濕地保護意識·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