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發展內涵和民生福祉雙雙提升
“幸福海口”:幸福的味道
游人在火山口公園樂享美景。石中華攝
2月5日,央視《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7—2018》“數據發布之夜”公布了2017年度十大全國幸福城市,海口再次位列其中,副市長孫世文代表海口領獎。海口在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城市發展內涵和民生福祉,讓生活其中的市民感受著一撥撥的幸福接踵而來,將滿滿的幸福寫在臉上。
市民在萬綠園拍攝留念。石中華攝
空氣質量全國來看齊
93.2%、98.1%、98.3%、98.6%……自2013年環保部實行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以來,海口市空氣優良率逐年攀升。2017年海口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再次排名第一,已是連續八年獲此排名。良好的空氣質量,讓許多從內地來海口的朋友不禁感慨:海口市就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沒有霧霾,沒有污染,清新洗肺,相比北方許多省份,海口市民可謂“身在福中”。
海口環境得天獨厚,氣候宜人,享有“天然氧吧”“綠色生態城”的美譽,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是內陸城市的15.5倍,是我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海口熱帶、濱海、都市三種資源兼而有之且特色鮮明,“火山奇觀”、“海上森林”和“溫泉海岸”是其三大自然資源特色,陽光、海水、沙灘、椰樹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美麗動人的自然畫面。在海口能感受熱帶海濱城市特有的椰風海韻,呼吸清新的空氣,空氣中充滿了海的氣息以及幸福的味道。
“到海南深呼吸”,許多厭倦了寒冷冬季的北方人紛紛將來海口度假作為過春節的首選方式。海口,以其一流的生態環境,吸引“城市候鳥”來“貓冬”。
海南已成為國內騎行愛好者最為向往的騎行地之一,海口的騎友數量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年輕人加入到騎行的行列中。海口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人文美景正逐漸成為瓊北擁有最豐富、最精彩騎行線路的騎行天堂,隨處可見的騎友們為綠色椰城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
火山口公園來往游客絡繹不絕。石中華攝
城市更新環境更美好
為了給生活其中的市民提供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2017年2月7日,海口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簽訂合作協議,正式開啟海口城市更新工作。經過一年的探索實踐,海口城市更新工作圍繞市民投訴的城市環境熱點問題,“問情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緊緊依托生態本底,融入民本理念,加快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
海口城市更新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生態引領,堅持特色塑造,充分考慮了道路堵、停車難、步行空間小,濱水空間可達性差,江河水質差、景觀綠化沒特色,歷史文化不突出,建筑風貌沒特色、街景亂,人口密、市民活動空間少,生活型商業服務網點少,就學入托遠等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在具體實踐中,城市更新以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為導向,重點在品質提升、交通優化、棚戶區改造、水體治理、增綠護藍、文化復興、土地修復等方面,提出解決治理城市頑疾、補足城市短板的綜合方略,讓群眾在城市更新中有更多獲得感。
“城市更新就是充分考慮人民的需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說,“以人民為中心”是工作的宗旨,在城市更新每一個工作節點充分考慮百姓的需求。海口的城市更新就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供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是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國最南端省會城市開花結果的生態實踐。
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環境優美市民歡聚暢游。石中華攝
便民生活更顯宜居性
“現在鋪上了水泥路,超市、商店也開了好幾家,還搭建了小市場,生活起居方便多了。”家住瓊山區鳳翔街道玉吳村的陳大姐笑著說。以前陳大姐要給家人買衣裳要乘車前往大型商城,現在在家周圍不出15分鐘就可以買到了,便民生活圈的構建,讓陳大姐切實感受到了日常生活日趨便利。鳳翔街道辦事處紅星村委會委員吳文安說,去年以來,鳳翔街道大街小巷開始改造,水泥路、柏油路疏通了各個村落,還配套超市、五金商店等便民點,居民生活更便利了。
入夜,洗墻燈、投光燈點綴著濱海大道的樓宇,世紀公園、萬綠園海灣岸線一片流光溢彩、熠熠生輝,給市民、游客呈現出不一樣的“夜海口”。市民符年秀說,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景觀亮化工程豐富了城市夜景,增添了城市韻味。
作為移民城市的海口,是一個休閑之都,也是美食之都,無論你是什么樣的口味,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的菜系。“喝早茶”“下館子”“吃夜宵”,從匆匆的人群中可以感覺到海口人對吃的講究。
在海口騎樓老街,近百年歷史的充滿南洋建筑風情的騎樓里,到處洋溢著這個城市美好的生活氣息。老家東北的王先生在海甸島已經住了七個年頭,經常帶著相機到騎樓老街轉轉,每次還總能找到新的感覺,一樹三角梅、一杯老鹽檸檬水、一份牛腩飯……對于王老先生來說,各類豐富小吃讓他大快朵頤,老街四處飄散著幸福的味道。“海口,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
孩子們在高山村田園風情區體驗腳踩灌溉系統。黃一冰攝
環境保護城市變花園
漫步海口街頭,一個個街頭公園映入眼簾,只要有時間,人們就會攜家帶口,三五成群匯聚在這里,自由自在地呼吸著新鮮空氣,感受著海口生態之美。
海口始終堅持“生態立市”,把生態環保作為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促和諧的重要抓手,將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早在2002年,就制定了《海口市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劃》,把工業區劃為二類區,除二類區以外的其他區域均劃為一類區,不設三類區。率先執行環境空氣功能區分為兩類,比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先行10多年。近年來,以生態引領規劃,持續開展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全面開展水污染治理、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均取得顯著成效。
環境是最大的發展本錢與核心競爭優勢,海口以美舍河生態修復為突破口,以點帶面,用新的思維、新的方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城市生態修復。
海口濕地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目前海口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編制實施《城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未來3年將陸續規劃建設4個國家級、3個省級濕地公園,打造45個濕地保護小區。2月1日,在海口考察濕地的聯合國濕地公約組織秘書長瑪莎·羅杰斯·烏瑞格說:“我已經完全被這座城市的美麗所折服,今年海口申報國際濕地城市極具競爭力。”
通過生態保護,一幅幅迷人的畫卷在海口呈現,花常開、樹長綠、四季如春、陽光燦爛、空氣清新。來海口的游客盛贊:“要想長壽,常住海口。”
記者 祝勇
(海口網2月6日訊)
■鏈接
2017年12月11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7-2018)》全面啟動。此次大調查注重整合資源、數據共享和成果開發,按照“電視+互聯網”“大調查+大數據”媒體融合理念,聯合政府部門、權威智庫、大數據研究院和互聯網公司,共同成立“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數據聯盟”暨央視財經“美好生活指數”研究院,打造以“美好生活指數”為核心的國家數據品牌。內容設計上,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圍繞百姓的衣食住行各個維度,持續輸出“美好生活”數據產品。該項調查在深入了解普通人對“美好生活”態度的同時,調查10萬戶中國家庭的經濟主張,包含家庭中的收入支出、投資消費狀況、民生困難和幸福感受等。
2017年12月22日,《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7-2018》有了階段性成果,調查顯示,34.7%的參與調查者在2018年將投入更多支出在“住”這一項上,這表明大家在2018年愿意花更多的錢去提升住的品質,獲得品質生活。
(曹明華 輯)
?
相關鏈接:
央視公布民生調查結果 海口再次上榜“十大幸福城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