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北京局高鐵日開424對超過總開行列車數的六成
高鐵上水工日行超40公里
每次上水都要拔河般拉出水管
手扶水管等待指示燈逐個變綠
防止水管被凍住,上水完畢要吹氣
春節臨近,火車站也迎來了最忙碌的時候。今年春運期間,北京鐵路局每天開行的高鐵動車組達到424對,超過總開行列車數的六成。各工種的鐵路職工也都加班加點,其中,每名高鐵上水工每天需要“喂飽”30到40列高鐵列車。每次上水最短需要15分鐘,最遠需要走400米,一天下來,高鐵上水工最遠的行走距離超過40公里。
2018年鐵路春運,高鐵動車組成為開行的絕對主力,白色的和諧號、紅色黃色的“復興號”……每天清晨一列列“陸地航母”從北京起航,幾個小時就可往返,再出發。城市間的距離因為速度變得近了。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春運,北京局每天開行的高鐵動車組達到424對,超過總開行列車數的六成。為了保證高鐵密集開行的安全運行,春運期間和高鐵有關的各工種鐵路職工加班加點地工作著。
高鐵唱主角。北京局表示,去年12月28日新鐵路運行圖實施后,北京局始發終到列車達到621.5對,其中高鐵動車組386對,占比達到62.1%。2018年春運,北京局節前安排增開旅客列車79對,其中動車組達到38對,節后安排增開旅客列車77.5對,其中動車組達到38.5對。春運期間,北京局還最大限度地安排高鐵動車組列車重聯運行,擴充高鐵運輸能力。
作為北京的高鐵車站,春運期間,北京南站每天到發列車達200對,平均每十幾分鐘就有一趟列車發出。在這些高鐵列車中,“復興號”列車是今年春運的新兵。截止到目前,北京南站是全國“復興號”列車始發終到最多的車站,共計達到55.5對,其中,京津城際48.5對、京滬7對。春運期間,乘坐“復興號”列車回家過年,已經成為許多旅客出行的首選。
不管是“復興號”還是“和諧號”,每一趟高鐵列車出發前必須要喝個水飽。在滴水成冰的寒冬,每名高鐵上水工每天需要“喂飽”30到40列高鐵列車。每次上水最短需要15分鐘,最遠需走400米,一天下來,他們中最遠的行走距離超過40公里。
科學合理安排上水作業流程,提前迎候列車,摸清每種車型的注水口位置、水箱大小以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快速穿梭在站臺間,這是每名上水工的基本功。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實時關注上水設備狀態,防止極寒天氣下水管凍裂和閥門結冰。因為與水為伴,他們的褲腿、手套常常被凍成了各種形狀。他們親歷著冬季最刺骨的穿堂風,感受著冰點以下的嚴寒,卻把最溫暖的保障送上了高鐵,送到旅客身邊。
現場
一天上水一百二十次只為旅客的一杯開水
2月5日,北京進入“六九”第一天,雖說已經立春,可北京戶外的溫度仍然冷颼颼的。北京南站干了七八年的高鐵上水工,48歲的黃穎師傅,早早地來到站臺盡頭的上水工休息室,做著開工前的準備。
反光防護背心兒、單皮手套、水鑰匙、手電式記錄儀……黃師傅從兜里摸出一張單子仔細地看著,這是他一天需要加水作業的列車時刻表,足足有30多列。“這還不算多,過幾天趕上客流高峰,我每天的活兒得有40列,要給120節車廂加滿水。我們不圖啥,就為了旅客能隨時喝上一杯開水。”說起自己春運每天高強度的工作,黃師傅說出了上水工們最樸實的心愿。
上午10點08分,從天津西開來的G8902次列車抵達北京南站。31分鐘后,它就要“變身”為G301次列車開往福州,9小時14分,車上的供水必須充足。在北京南站超過85%的高鐵列車都是這樣的站折車,這給上水工們的作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短15分鐘內就要完成。
黃師傅彎下腰緊了緊鞋帶,和其他3名組員走出休息室,列隊,出發!春運,北京南站每天始發終到的高鐵列車達到200對,而且為了增大運力很多列車都進行了重聯,也就是平時8節的車廂變成了16節,對于上水工來說工作量自然也會翻倍。
頭頂的太陽隨著進入雨棚開始消失,穿堂風呼嘯著掃過隊伍,向前奔去。黃師傅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的作業距離最遠,目標1到3號車廂,遠在400米長的軌道的另一頭。高鐵列車停在軌道上,旁邊就是水井,水井的另一邊也是軌道。為了安全,在為高鐵上水時,黃師傅必須緊貼著停靠列車的一側行走,400米的距離,幾乎和高鐵擦身而過。
400米的距離,黃師傅走了7分鐘,一路上“陷阱”不斷。因為上水,每個水井邊的地上都凍上了一層冰,走在上面真的是如履薄冰,即便穿著防滑的棉鞋,稍不注意也會打個趔趄。這一路,黃師傅要經過十幾個這樣的水井。腳下要穩,速度要快。
冷風混著車底空調吹出的風,刮在人臉上生疼。10點15分,黃師傅抵達3號車廂。從水井里拉出水管,打開水閥,轉身,瞬間就將水管插入了注水閥。這一連串的操作靠的是對高鐵車型的無比了解。“高鐵上水和普速列車不同,我們執行的是一人一拴,也就是一節車廂加滿了,才能加另一節,不能幾節車廂同時加水,這樣做安全而且作業質量高。”黃師傅緊緊盯著注水口的指示燈。一個、兩個,直到四個綠燈都亮了,而且有水從水箱中溢出流到地面,這節車廂的水才算加滿。
“看燈,聽反水的聲音,一個都不能少。”因為加滿水箱必反水的操作要求,黃師傅的鞋襪總會被打濕,幾列車操作下來,鞋內會濕透,再被穿堂風一吹,整個人從心里透著冷。可是,抬頭看著封閉車廂里,旅客脫掉大衣,捧著熱水聊天的畫面,車下的黃師傅總覺得滿足,“他們舒舒服服地回家過年,我冷點沒啥,干的就是這個活兒,不苦。”
3節車廂加水完畢,黃師傅還要對著每根水管吹上一口氣,防止水存在管內結冰。冰涼的水嘴貼在溫熱的嘴唇上,冰得嘴唇直顫。10點30分,黃師傅一行4人排著隊走出了軌道,10分鐘后,他們又要出發,為另一趟高鐵列車上水……
對話
24條軌道408口水井上水工都牢記心間
對話人:北京南站上水車間黨支部書記梁華
北青報:北京南站給高鐵上水和別的車站有什么不同?
梁華:北京南站作為北京的高鐵車站,各種設備設施都和其他車站的普速列車場不同。車站24條軌道,密密麻麻分布著408口水井,高鐵上水工必須熟悉每一條軌道里水井的位置,這樣在操作時才能穩準快。而且高鐵加水的水井,帶有卷管器,平時水管是盤在水井里,冬天,井內加溫,水管不容易凍住。但這種設計也加大了上水工的操作難度,每次加水,需要將長長的水管從井里拉出來,就像拔河,一天40趟列車下來,上水工的肩膀都會麻木。
北青報:北京南站“站折車”特別多,是不是一定要把水加滿?
梁華:列車上喝水、洗手、上衛生間都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時間再短,高鐵列車的每一節車廂都要滿水出發,這是每一名上水工必須做到的,否則沒有補救的機會。高鐵列車從始發站開出后,在沿途站停靠的時間特別短,通常只有1到2分鐘,一些沿途車站無法補水。遇到列車晚點,上水的時間就更加緊迫,這個時候,調度組就會將4人一組的編隊加到6人甚至是8人。前幾天南方雨雪天氣,高鐵大面積晚點時,很多上水工一出去就是兩個小時,連加5列車是常有的事兒。回到休息室,早已經是里面一身汗外面一身冰。
北青報:冬天為高鐵上水有什么特別的困難嗎?
梁華:注水嘴被凍住是最大的問題。南方雨雪冰凍天氣那幾天,上水工在上水時發現不少列車的注水口被冰凍住,水加不上去。高鐵身上都是精密零件,不能用工具,他們就摘下手套一點點地摳,冰松動了,再用水管將冰柱沖掉,一身的水是常事兒。(記者王薇 攝影 記者 袁藝)
?
?
相關鏈接:
“高鐵+共享汽車” 春節回家路更美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