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麥徒(媒體人)
“你回家了,他們還在值守”,這幾天,陳可辛導演的短片《三分鐘》刷屏網絡。片中那位以乘務員為職業的母親,和年幼的兒子難得一見,兒子來探望,也只能是趁列車短暫停留的間歇“讀秒”相聚。這樣一幕,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沒有春節,只有春運;為了大家,舍棄小家,鐵路人的這份堅守,雖是職責所系,但于平凡之中自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而和他們一樣,春節仍堅持在崗的,還有很多普通勞動者,如公交車司機、環衛工……這其中,還包括大批快遞小哥。
據報道,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通知稱,快遞末端服務是“惠及百姓、服務民生”的重要體現,要求各企業做好春節前后的末端網點服務管理工作,保障春節前“不休網、不拒收、不積壓”。而就在前不久,多家快遞企業均表示,今年春節不打烊。“不打烊”的背后,則是大批快遞小哥的春節期間仍“在線”。
“春節不打烊”,從以往少數電商平臺和物流企業的“專利”,變成幾乎全行業的標配,有個無法被忽略的大背景是:這是全國迎來的首個新零售春節,受益于新零售對物流模式的革新,很多人無需提前囤好年貨,“隨需隨買”就行。畢竟,線上線下一盤貨的智能供應鏈,縮短了線上“照常買”與線下“快速送”之間的時間差。
對公眾來說,春節期間也能買買買,自然是好事一樁,這對應的,是消費體驗的升級。但我們享受便利服務的背后,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想買就買的背后,也總有人默默承受了“隨叫隨到”的壓力。在春節“商品照常買,物流照常送”之下,許多快遞小哥就成了服務加碼帶來的壓力的末端承受者。
這些快遞小哥跟那些乘務員們無異,都是用無言的付出,成就了他人之便利。也正因他們的春節值守和“加班加點”,很多人的年,才過得更愜意更舒心。
興許在很多人看來,快遞小哥們只是被裹在時代洪流里的“小人物”,個體奉獻微不足道,可“小人物”未必就是穿行在時代“大幕”下的路人甲。本質上,無論是快遞還是外賣,都是互聯網技術運用于生活服務而形成的新業態,而快遞、外賣小哥們,就是新業態最重要的“人力支撐”。
近些年,以電商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勢頭兇猛,而新零售更是釋放了巨量紅利,正所謂“電商的下半身是物流”,若無快遞業快速高效的業務處理能力作支撐,電商業的繁榮恐怕早就折戟于“服務體驗”這關鍵的一環。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快遞業完成了401億件業務量,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能“消化”這么驚人的快遞總量,得益于智慧物流對快遞業的“系統升級”,更離不開快遞員群體的辛勤付出。盡管說,當下快遞業在分倉等環節已大幅提升了智能化水平,可末端配送終歸還得靠“人”。考慮到巨大的業務量,那些奔忙在第一線的快遞小哥們“壓力山大”是常態,快遞業也很難從高風險、高強度、高負荷的“三高”行業里抽離。
前些天,全國多地普降暴雪,我們固然可以窩在家里“剁手”和叫外賣,但那些快遞和外賣小哥們卻得在大雪封路的情況下,冒著雨雪送貨送餐,也是百般不易。這其實正是他們生活的日常:特別是在酷夏或寒冬,我們可能還有空調避暑或暖氣御寒,而他們卻只能在烈烈炎日或凜冽寒風中討生活。
到頭來,出行、網購、吃飯、清潔……可以說,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們憑著勞力供給的基本服務串聯而成。
鑒于此,社會顯然有必要對快遞小哥們多些體恤與關懷,用溫情回饋付出,用溫暖他們去回饋他們對社會的溫暖。給他們多些關懷,從小了說,是對其勞動價值的確認與尊重,從大了說,則能彰顯社會的人文關懷水位,還能讓新業態在末梢支撐環節更有保障。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也理應讓包括快遞小哥在內的普通勞動者們收獲關懷、尊嚴與歸屬感。
在關懷這些普通勞動者的問題上,很多機關單位和企業,都已邁出了不小的步子。近日,北京東城區總工會在區內陸續設立200余個免費飲水站點,并與與工商聯協調向戶外工作者開放轄區非公企業內的休息點,還有些地方為環衛工人、快遞員等戶外工作者設了暖心驛站,配備微波爐及熱水、咖啡、紅茶等熱飲。更早之前,國家郵政局旗下組織就牽頭啟動了首個“快遞員關愛周”活動。
作為現代社會重要細胞的企業,也理應就此體現出應有的社會責任感來。就像《人民日報》說的,“管理者、平臺、用戶都需要穿過精美的網購界面,多去關心線下那些風里雨里的人。”在這方面,菜鳥網絡給數萬名配送員發放團圓基金,幫助他們接家人進城團圓,還包下高鐵專列送快遞員回家過年;還有商家啟動快遞員關懷計劃,都算是立下典范。
愿所有努力生活的人們,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這也包括那些快遞小哥們。他們平時掛在口頭最頻密的一句話,或許就是:“你好,這里有一份快遞需要你簽收”。而社會也不妨對這些一線生活性服務業的勞動者們說:你好,這里有N份“關懷”需要你“簽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