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安裝曝氣增氧機。 記者 石中華 攝
鳳翔濕地公園的傳奇
“看到這些果樹,有種小時候房前屋后的感覺。”1月中旬,市治水辦連續兩天組織沿線居民、社區干部等參觀美舍河國興大道、鳳翔公園等多個示范段。在鳳翔濕地公園的市民果園里,看到荔枝樹、龍眼樹、蓮霧等海南本地30多種果樹時,觸起了濱江街道下坎社區居民鄭日深的鄉愁。
這個在3.5萬平方米的垃圾堆填場上建成的濕地公園,目前是周邊居民休閑娛樂的必經之地。還巧妙利用地形自然落差打造了具有八級凈水功能的1.4萬平方米人工梯田濕地,構建可呼吸的生物多樣性水生態系統,每天可處理污水5000噸,相當于6000個家庭一天的生活污水量,昔日巨大的垃圾場變成了集污水凈化和景觀功能于一體的美景勝地。
美舍河濕地公園鳳翔段位于美舍河中游,面積約78.5公頃。其中,市民果園約13公頃、人工凈化濕地2公頃,鷺鳥灘島30余個、生態島嶼26個。根據現狀及功能定位,目前打造了包括濕地凈化科普區、疏林草地活動區、生產景觀觀光廊、白鷺生境保護區等6大分區。
“公園的一草一木、一溝一壑,都在為海綿城市建設貢獻力量。”王晨表示,沿岸的透水自行車道、火山巖擋墻、親水棧道及帶有凈化水質作用的綠植,暴雨時能起到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的作用。美舍河濕地公園鳳翔段采用“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的方法,利用大面積的綠地空間構建“滲、滯、蓄、凈、用、排”的海綿城市體系,構建起一個軟質的、生態的修復空間。利用公園地形形成了一些下凹式的綠地空間,設置了植草溝、人工濕地、可滲透路面等這些綠地空間,把周圍空間匯集過來的雨水在公園里進行滯蓄和凈化,讓自然做功,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最大限度地把雨水留住和把水安全排入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