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2月12日電(記者牛少杰)“三個孩子都快回來了,抽空割了十幾斤肉,手上這批貨趕完就去置辦年貨。”眼看就要過年了,河南省固始縣三河尖鎮翁棚村村民陳思林還在忙著手中的活兒。
陳思林是固始縣永達工藝品有限公司的一名編織工,一根根細長的柳條在她手中上下翻飛,不多時一個大收納筐的輪廓就顯現出來了。“編完一個收納筐大概需要兩個小時,一個月一般能收入2000元左右。”陳思林說。
除了編實用性收納筐,固始柳編還有不少是工藝品。在固始還有一個柳編文化藝術館,共展出柳、木、藤、草及混編五大系列1500多種柳編樣品,有的顏色厚重,有的色彩艷麗,不僅涵蓋了國內大部分最新花色和品種,部分展品還充滿著異域風情。
“不同國家的市場有著不同的審美偏好,比如東南亞國家喜歡亮色,俄羅斯喜歡深色,日本、韓國青睞鮮亮精致,非洲客戶則更偏好黑、白純色產品。”固始縣三河尖柳制品工藝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錢進隨手拿起一個歐洲雪橇車樣式的樣品,“這個就是法國客戶訂的,金銀色相間的外觀體現法國特有的華貴氣息。”
二樓展廳還展出了不少大型成套的柳編家具,藤椅、沙發、茶幾,古樸自然,結構流暢。據錢進介紹,這些展品有的是當地企業獨立設計編織的產品,也有根據客戶給的圖紙做出來的樣品,只要有圖片和尺寸,固始的能工巧匠就能做出成品來。
原來,固始縣北臨淮河,海拔較低,自古水患不斷。洪水摧毀良田后,會在灘涂上留下一地杞柳,當地百姓用來制作笆斗、簸箕、箱包等生活用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批能工巧匠,編織手藝世代相傳。如今淮河安瀾,水患不再卻留下了柳編這項“遺產”,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撐。
當地企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帶動了大量居民在家門口就業。在固始柳編主產區三河尖鎮、豐港鄉、往流鎮等地,很多鄉村公路兩側的農家門口都堆放著柳編材料,三河尖鎮鎮長沈亞林說:“因為柳編是純手工制品,不論男女老幼都能生產,全鎮共發展柳編生產企業76家、柳編專業戶1800余戶,從業人員上萬人,年生產柳編工藝品超過500萬套(件),是扶貧開發工作的帶動產業。”
除了帶動當地群眾就業致富,固始柳編也是當地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改革開放以后,固始柳編開始進行商業化生產,因其樸素環保、造型別致而在國際市場上屢獲贊譽,產品遠銷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南非、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固始縣商務局統計,2017年固始縣柳編出口額達1761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為抱團參與國際市場競爭,2016年7月,三河尖鎮5家重點柳編出口企業,整合成立了河南山河柳編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近期還在美國阿肯色州建成了柳編轉運倉,為固始柳編外銷提供了更多保障。
固始縣縣長王治學表示:“我們將進一步整合全縣柳編資源,擴大柳編基地規模,引導企業研發新產品,一方面做好電子商務的文章,打開國內市場,另一方面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拉美、非洲市場的開拓力度,擴大固始柳編產品出口國際市場的份額。”
?
?
相關鏈接:
平均每天有7戶貧困戶遷居新家——河南盧氏縣易地扶貧搬遷見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