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零時,也就是海口市終止客貨滾裝運輸突發事件一級應急響應僅僅2天后,秀英港預約排隊服務功能在海口市上線試運行。從海南全省上下積極疏堵,到預約排隊系統“火速上線”,體現了當地政府部門應急處置能力的提升。
“云端預約”便捷“跨海”
自2月18日起,一場多年罕見持續大霧讓瓊州海峽持續封航,疊加春節黃金周返程高峰,海口市三個港口附近滯留14萬輛汽車、73萬名旅客。滯留事件發生后,海南迅速啟動港口滯港應急預案,全力疏導滯留旅客。2月28日零時,秀英港預約排隊服務功能“火速上線”,在海口市上線試運行。
市民、旅客登錄“椰城市民云”APP、“新海港”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或撥打熱線即可預約。這標志著海南車輛出島正從過去的“隨到隨排”模式向“云端預約”模式轉變。在秀英港工作人員的提示下,記者打開新海港微信公眾號并點擊“港口預約”服務,界面顯示,當日劃分為八個預約時段,并注有各時段剩余名額。選擇時段、輸入手機號和車牌號后提交預約,手機隨即收到一個預約二維碼和預約信息。“預約后過來買票、辦手續,不到半個小時就進港區了。”四川游客成富華3月1日晚預約了2日中午過海,經短暫等待后就進入泊位登船。
海南海峽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謝煥杰介紹,預約成功后旅客在指定時間內前往港口,閘機將根據車牌號自動判斷是否是當前時段預約車輛,并確定是否放行。如遇機器故障等問題無法識別車牌,也可通過掃描預約二維碼或出示預約短信通行。
據秀英港統計,截至2日下午2時,秀英港預約排隊系統注冊人數達9113人,總預約人數達4068人。記者在秀英港走訪發現,由于返程高峰已過,等待過海車輛并不多。預約過海的便利還未充分體現,但多數受訪旅客對預約系統表示肯定,認為在出行高峰時能提高出島效率。
該系統研發人員李森說,預約系統未來還將開通微信、支付寶等多種上線預約排隊渠道,進一步提升預約服務可及性和覆蓋面。
智慧手段破解信息不對稱
近年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不斷推進,“到海南過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自駕游群體成為出行主力軍,進出島均需通過海口三個港口搭乘客滾輪。
據統計,秀英港和新海港每日滿負荷可發船147班次,最多能輸送25000多輛車、12萬多人出島,目前海口港航運力在正常天氣情況下基本可以滿足需求。
海口市交通運輸和港航管理局副局長羅亞忠坦言,持續大霧天氣是造成嚴重滯留的主要原因,但政府對進出島車輛的管理仍有提升空間。如加強對進出島車輛的信息采集,對可預見的擁堵進行疏導等。“預約系統的啟用是海口推進智慧港建設、提升進出島車輛管理水平的一次探索。”
“系統用智慧手段破解信息不對稱,促使自由無序的過海模式向計劃有序轉變。”海口港信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介紹,系統給過海旅客一個“預期”,方便旅客及時了解港口以及道路交通情況以合理安排行程,緩解道路交通擁堵。
通過旅客預約大數據,港口調度室得以掌握特定時間段的出島車輛和旅客數量,更加合理地調配船舶運力和泊位,提升出島效率。謝煥杰告訴記者:“正常天氣情況下,春運期間車輛出島平均等待時間為4小時左右,預約系統全面推廣后預計可節省1個小時以上。”
若極端天氣再度發生,車輛集中出行堵在路上,系統還能管用嗎?港口將與交警部門密切聯動,在港區外馬路就對車輛進行分流。符合預約時間段的車輛直接放行到閘口,未預約車輛則從外側道路引流到新海港和南港等待渡海。
出島“大撤退”考驗城市管理智慧
滯留事件發生后,海南全力疏導積極“搶渡”滯留旅客。海口市于2月18日啟動港口滯港應急三級、二級處置預案,并在2月19日將應急響應升至一級,全城總動員24小時不間斷為旅客提供服務。
海口市春運辦數據顯示,為應對此次事件,海口共出動5.8萬余人次開展疏導交通、發放物資等服務工作,共分發礦泉水7.6萬箱,方便面、餅干9.1萬箱,快餐、熱粥11萬份等。
政府的迅速響應和社會各界的暖心服務贏得了“堵路不堵心”的點贊,但與此同時,滯留事件也引發網絡上關于提升跨海通航能力的反思和熱議。其中,有不少網民建議海口市港口部門采取預約過海方式,避免大量車輛在同一時間集中涌向港口。
李森所在的團隊2月25日接到系統研發任務,根據海口市要求需在3天內完成。全員加班加點每天休息僅三四個小時,系統得以如期上線。
廣東網民“理忠”說,自己2月22日排隊過海等了20個多小時,看到網上都在說預約過海,沒想到這么快就能上線,以后不必在路上苦等了。
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表示,這次嚴重滯留事件中當地政府部門應對比較迅速,體現出社會公共服務能力和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
?
相關鏈接:
積極參與“抗霧保運” 海口多家涉旅協會、酒店及個人獲表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