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代表委員圍繞創新驅動建言獻策
“陸海空”并進,打造海南科技創新高地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創新驅動是國策,只有新舊動能真正實現歷史性轉換,中國才能真正強大起來。黨中央已經明確這樣的發展目標,我們要推動營造科技創新的生態‘小氣候’,增加我們的虹吸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也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近日,參加全國兩會的海南全國人大代表和住瓊全國政協委員,就海南如何開展創新驅動展開討論,他們表示,海南要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做好科技創新文章,通過聚焦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陸海空”領域,推動海南具有優勢的重點領域創新能力全國領先、走在世界前列。
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向“陸海空”進軍
“向‘陸海空’進軍,是海南科技創新的突破點。” 住瓊全國政協委員史貽云在接受采訪時,先拋出了這一觀點。他說,近年來,海南以國家級科研機構入駐和科研項目落地為契機,在深海、熱帶高效農業和航天科技等“陸海空”領域不斷發力,努力打造領跑全國的科技創新高地。
“但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是影響海南發展重要的要素之一。”史貽云話鋒一轉,“海南畢竟還是一個科技小省,底子薄、機構弱、人才缺、成果少,海南仍然面臨科技創新基礎薄弱,創新人才匱乏,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低,高新技術企業量少等問題,需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史貽云表示,海南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優勢,比如在“陸”方面,作為中國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具備代育種的天然優勢,全國很多省市的育種基地都設在海南,南繁已經成為一個品牌。
就海南如何圍繞“陸海空”開展科技創新,史貽云說,海南要抓好文昌航天科技城建設,爭取火箭總裝總測項目落地;抓好三亞深海科技城建設,培育深海技術國家實驗室,探索深層海水開發利用,努力打造全國唯一的國家深海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抓好南繁育種科技城建設,培育南繁育種國家實驗室,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
“海南要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做好科技創新文章。”住瓊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謝京也表示,海南需要通過聚焦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陸海空”等領域,積極爭取國家政策、融入國家戰略,組織開展研發項目、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大力引才、引企、引智、引資,推動科技工作上新臺階。
構建科技創新平臺,筑巢引鳳聚才
創新人才匱乏,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低,高新技術企業量少……這些在海南科技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代表委員們在兩會期間就此方面展開了不少討論。
全國人大代表,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阿東在接受采訪時,首先說起了“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和聚集”。他認為,海南首先要筑巢引鳳,構建更多的科技創新平臺,吸引更多更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來到海南。
阿東以三亞為例指出,這幾年,我國唯一以深海研究為主要方向的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在三亞正式投入運行。該機構是我國首個深海科研基地和深海研發試驗的共享開放平臺,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深海科學研究部、深海工程技術部和海洋裝備與運行管理中心在內的研發體系、管理支撐體系。該研究所的投入運行,也聚集了一批國內外深海科研人才。
阿東說,下一步,三亞還將抓好三亞深海科技城建設,努力打造全國唯一的國家深海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抓好南繁育種科技城建設,培育南繁育種國家實驗室。
在吸引科技創新人才方面,謝京也表達了自己的希望,她希望下一步國家深海實驗室能夠落戶海南,將大批高素質的海洋科研人才吸引到海南來,并帶來科技創新能力。同時,這個平臺也能夠吸引更多的國家大型海洋企業,讓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促進海南經濟的發展。
“海南在加大優質科技資源引進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優秀科技人才的吸引。”史貽云也表示,海南要培育壯大現有的科技資源,盡快把海南科技創新的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科技部門要從政策的實施、項目的牽引、平臺的建設等方面發力,把優秀的科技人才吸引進來。
補齊科技轉化短板,打造經濟“發動機”
在采訪中,不少代表委員還提出一個現實的問題:如何加大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將科技成果轉變為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思坦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金光說,據他了解,在農業技術方面,省內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利用高端的生物技術來生產高附加值的農產品,但現在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培育優質農產品品種、研發新的技術相對容易,難就難在如何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上。
如何補齊科技轉化這個短板?韓金光說,應該在政府的指導支持下,以企業為主導,創建一些省域范圍內的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以及產學研農產品深加工公共研發平臺、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公共生產基地等,讓這些平臺成為有力的“轉換器”,服務帶動全省特色農產品的深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拓寬產品的銷售面。
“此外,這些公共研發平臺以及公共生產基地可以吸納一些愿意把技術開放共享的企業,幫助農業企業進行技術升級,也為各市縣、各鄉鎮的特色農產品提供個性的設計以及生產、推廣、銷售,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韓金光說。
“南繁育種已成為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大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促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在采訪中,謝京也表達了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的觀點,在南繁育種基地建設中,要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搭建平臺,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真正讓這些科研基地研發的科技成果成為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
?
相關鏈接:
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代表委員和干部群眾熱議憲法修正案通過·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