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家門口掛著祖傳的“家訓”。
鄉村文明 孝道浸潤古村落 淳樸民風長傳承
“有愛才有家,有德才有福。”“家庭以和為貴,人生以善為本。”“家庭和睦、鄰里相親、以德交友、以誠服人。”在石山鎮美富村里,村民家門口都掛著祖輩留下的家訓牌子,而且每一家都不一樣。王俊傳是美富村村民,今年已經80多歲了。他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禮貌,尊敬別人也會獲得別人的好感。他家里三代同堂,孫子也20多歲了,子孫們都特別孝順。“活了大半輩子,覺得家庭和睦子女孝順就是最幸福的事兒。”王俊傳對記者說。
朱子家訓的立柱成為美富村的一道風景。
好家風、好家訓帶來文明村風。村里環境面貌整潔,民風淳樸,鄰里和諧,治安穩定。
“打水洗腳,平凡普通,卻頗顯真情。母享天倫,子樂其中。”在永興鎮美孝村中的文化廣場前,一座孩童為母親打水洗腳的雕像,成為村莊一景,也成為村民傳承孝道文化的見證。在美孝村,尊老敬老已成為傳統。每年正月初二,外嫁女都會回娘家盡孝不僅為年邁的父母洗腳、洗衣,還支持村中公益,籌錢捐款支持村里開展傳統文化和群眾性娛樂活動。每年傳統節日重陽節當天,村里還會宴請全村老人,孩子們給每位老人遞上熱茶,獻上祝福。
在美孝村文化廣場左側,原來的“書館”和“孔子學堂”完整地保存,這是清乾隆四十年村民捐款建起來的。學堂內立有孔子像和孔子神位牌,在學堂內也立有“繼往開來”“秋丁長貯”等石碑,記錄了熱心支持教育的捐款人姓名,讓后人繼續支持發揚教育事業,代代相傳。在注重教育的同時,美孝村也十分注重技藝的傳承與發揚。從明泰昌年起,美孝村先民就掌握了雕刻技藝,一截朽木,一段廢材,但在美孝人的手中,被雕刻成造屋用的鷹歌鼻、堂屋公祖花簾、龍頭、富貴花、平安花等種種堪稱藝術品的根雕,被傳承下來。目前,根雕技藝已列入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