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亞欠村,黃凌燕(右)在收購香蕉。海記者 武威 通訊員 胡陽 攝
3月23日11時,剛參加完一場電商企業專題會議,黃凌燕就馬不停蹄地趕往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亞欠村。
亞欠村距離陵水縣城大約23公里,黃凌燕到達時已接近12時。她顧不上吃午飯,先來到了亞欠村香粉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地,村民王亞珍已在此等候。王亞珍的身旁,是一摞摞堆放整齊的香粉蕉。
產自該村的香粉蕉,是黃凌燕創辦的電商平臺熱銷產品之一。2016年,黃凌燕成立了海南滴滴沃家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借助電商平臺,銷售海南原生態、無公害的本土特色農產品。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她不僅成功創業,打開了當地優質特色農產品的銷路,還幫助不少農民脫貧致富。
“燕姐,今早采摘的香粉蕉根根飽滿,而且外皮損傷比較少。”見黃凌燕走過來,王亞珍迫不及待地告訴她這個好消息。
其實,今年35歲的黃凌燕,比王亞珍還小5歲,但是王亞珍卻一直稱她為“燕姐”。記者好奇地詢問原因,“如果沒有燕姐的幫助,我們村的香蕉到現在還賣不出去。是她幫助我們打開了銷路,帶領我們脫貧致富,我們打心底里尊重她。”王亞珍答道。
2017年9月,一次偶然的機會,黃凌燕從亞欠村的責任幫扶人口中得知,該村種植的香粉蕉銷售困難。更令人難過的是,村民們早前種植的檳榔樹,因為病害等原因無法結果,香粉蕉成為了他們主要的經濟農作物。
“當在現場看到大片成熟的香粉蕉,因為沒人采摘而爛在樹上時,我的心里非常難受。”黃凌燕回憶道,她決定通過自己的電商平臺幫助村民銷售香粉蕉。
生長在山坡上的香粉蕉,由于風吹日曬,蕉皮上有黑斑,外表并不好看,這使得香粉蕉網絡銷路一開始并不順利。
為了打開銷路,黃凌燕決定通過免費品嘗等方式進行推廣。另外,她還抓住了香粉蕉不打農藥、天然種植、口感好、甜度高的優勢,以“原生態農產品”為賣點進行推銷。
就這樣,口感香甜的香粉蕉在黃凌燕的幫助下,逐漸地打開了市場。如今,亞欠村的香粉蕉不僅銷量比以前大大提高,價格也提升了。“過去,每斤8毛錢都沒有人愿意來收購,而現在每斤均價為2.5元,還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王亞珍透露,從去年9月份至今,香粉蕉的月銷售量約為4500斤,一共收入了8萬余元。
黃凌燕告訴記者,她雖然是做生意,但又不是單純地只做生意。“生意中,我會特別關照貧困戶、困難戶,收購時盡量給他們一個好一點的價格。”黃凌燕說。
除了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在冬交會、亞洲果蔬博覽會等大型農產品推介會上,總可以見到黃凌燕的身影。
當初,黃凌燕把公司命名為“滴滴沃家”,寄予了她對公司發展的期望。“‘滴滴沃家’的發音類似于海南話的‘真的好吃’,我希望每個從公司銷售出去的農產品質量都是最優的,顧客吃了都能夠滿意。”黃凌燕說。
去年,借助電商平臺銷售輻射廣等優勢,黃凌燕的公司營業額達300多萬元。“公司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還與縣政府大力扶持互聯網產業發展離不開。”黃凌燕表示,公司進駐陵水互聯網創業園,享受到了免租金、免水電、配套辦公器材等優惠政策。
根據陵水出臺的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獎勵扶持政策,對網上年度銷售額達到20萬元的網店,每銷售20萬元給予一萬元獎勵,以此類推,最高獎勵不超過10萬元。“去年,我們年銷售額達到了300多萬元,獲得了10萬元的獎勵金。”黃凌燕表示,未來她將繼續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同時幫助陵水將優質特色農產品的名聲叫得更響。
記者手記
她用熱愛改變山村
海南日報記者 李艷玫
如果你乘坐動車前往陵水,那么在高鐵站出站口正對面的一處“陵水優質農產品展銷點”,有可能偶遇黃凌燕。連日來,她通過各種渠道幫助農民義賣圣女果、香粉蕉等農產品。
他們是黃凌燕昔日的客戶,對于其中一些貧困戶,她更會不辭勞苦地幫忙。
黃凌燕很忙,她這樣形容自己的日程安排:“我不是在果園里,就是在去果園的路上。”借此次采訪的機會,記者跟隨她一起到亞欠村的香粉蕉種植地,實地體驗她的工作。
陡峭的坡地、亂飛的蚊蟲、火辣的太陽……這樣艱苦的環境,采摘的時候,黃凌燕一呆就是一天。皮膚早已被曬得黝黑,但是在她的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看得出來,她是真的熱愛這份事業。
黃凌燕通過奮斗,不僅給家人創造了好的生活條件,帶動了身邊的親戚一起創業,而且她在扶貧過程中積極奉獻自己的力量,并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她是為個人的事業而奮斗,也是為陵水推廣特色農產品、促農增收事業而奮斗。
當我們一行人準備從亞欠村返回縣城時,有村民和我們分享了一個好消息,從香粉蕉種植中嘗到甜頭的當地村民們,準備安裝水管,引山泉水來灌溉。看到以往對種植香粉蕉不上心的種植戶態度轉變,黃凌燕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
“我們不忍心看到他們種植的香粉蕉無人收購,爛在山坡上。但是,也不愿意看到農戶們對自己的種植業不上心,得魚卻不學漁,我們更愿意教會他們規范化種植。”黃凌燕說。
?
?
相關鏈接:
新時代的奮斗者| 陳利群:讓村民在家就能掙到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