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潭門風情小鎮改造升級完成,大量自駕游客慕名而來,感受這里獨特的熱帶海洋文化風情。記者張杰 攝
修橋筑路改善人居環境
碧海銀灘,水清沙白,一座大橋串起博鰲、潭門兩個明星小鎮。
習總書記囑托,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鍥而不舍向前走。
時隔11個月后,2014年3月,潭門大橋開通,使得瓊海東部的濱海大道南北全線暢通無阻,博鰲、潭門兩地車程由原來的40分鐘,縮短為10分鐘。
“橋通路通財氣通,潭門這些年的變化太大了!”潭門鎮漁民協會會長丁之樂說,5年來,潭門不僅修通了潭門大橋,還加快了南海風情小鎮的改造,潭門中心漁港附近的嘉潭路、富港街一改以往“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的景象,人居環境越來越好。
登上潭門大橋,遠眺潭門鎮,一座座以白色為主色調的建筑映入眼簾,寬敞平坦的馬路兩旁,居民樓墻上裝飾的羅盤、救生圈、船槳等散發著濃濃的漁鄉氣息,路燈是桅桿造型的,整個小鎮宛若與海毗鄰的帆船。
符文深家的餐館是2014年開業的,如今生意日益紅火。除此之外,他們還有3個養魚基地。
“順應新時代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潭門漁民投入到養殖產業當中,摸索海洋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子。”丁之樂說,深海養殖方面,瓊海地方政府也給每口網箱補助60萬元,“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漁民的負擔,提高了漁民的生產積極性。”
習總書記視察時登上的“瓊瓊海09045”漁船,如今靜靜地停靠在港口,船主盧傳安所在的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在西沙永興島附近建起了深海網箱養殖基地,養殖龍蝦、馬鮫魚、金槍魚、珍珠等多種海產品。
休閑旅游業態增添活力
47歲的潭門商人符永貴最近正在忙著擴建、裝修他的旅游文化工藝品店。他曾經也是出海捕魚的漁民,2003年“上岸”創業,開始只有一處占地約5畝的小加工廠,到2014年時,他的加工基地已擴大到20多畝,銷售網點遍布北京、沈陽、濟南、海口、三亞等地,一年產值1000多萬元。
“習總書記視察讓潭門名聲大振,加上這些年政府在鎮墟基礎設施和旅游接待等方面的改造,投入力度很大,獨具特色的南海風情小鎮頗有吸引力。”符永貴說。
據了解,2013年以來,潭門鎮墟商業鋪面不斷增多,從原有的160多家已增加到目前的700多家,旅游工藝品遠銷東南亞。
與此同時,潭門加快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排港古漁村、福田、多畝、北埇等村莊建設已全面啟動,海鮮餐飲一條街、漁家民宿、游客服務中心等設施基本建成。
“休閑旅游業態讓潭門增添了新的活力!越來越多漁民吃上旅游飯,返鄉就業、創業成為新常態。”潭門鎮委書記周海通說,近年來,潭門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增就業崗位1.7萬個,吸引到7000多名國內外打工人員回流就業,同時有1萬多名外地人到潭門安居置業。
如今,在潭門,當地群眾談論更多的是如何創業的“致富經”。他們相信,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即將來臨,這個海洋文化濃郁和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的漁鄉風情小鎮,將在新時代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風姿。
?
?
相關鏈接:
【潮起海之南】海南:創新發展 打造國際海島新高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