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資管新規出臺
市民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怎么買?
市民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
海口網4月10日消息(記者李銀 攝影報道)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意味著資管新規落地。記者走訪我市金融市場了解到,凈值化理財產品在市場中占比較低,非保本理財仍然占據市場主流地位。
“資管新規出臺后,工行不會受到大沖擊。”工行文明東支行大堂經理介紹,目前,工行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投資理財產品以便消費者選擇,此外,在資管業務的國際化方面,也有主做資管國際化方面的業務。
中信銀行海口分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無論資管新規何時落地,銀行應從自身做好應對,資管業務必須回歸本源。“從結構來看,我們目前凈值型產品比例較低,正是下一步發展的空間,這也是將來的增長點。”
記者走訪的多家銀行中,主動咨詢凈值型理財的投資者較少,一些銀行工作人員對于凈值型理財的了解程度也較為有限。
浦發銀行藍天路支行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目前最受投資者歡迎的還是90天以下的理財產品,凈值型產品由于其不保本并且沒有預期收益的特性,還無法被大部分投資者所接受。該經理說:“大多數投資者選擇理財還是要求保本保收益,而且凈值型產品的收益率也沒有明顯優勢。”
記者走訪市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目前多家銀行都在力推結構性存款,投資起點一般為5萬元,很多1年期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4%,和普通保本型理財產品差不多,有的甚至超過傳統銀行理財產品。
采訪中,多家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年底各銀行開始力推結構性存款,銷售還不錯。某銀行理財人士王小姐稱,結構性存款在海口銀行業中早就有了,現在產品銷售不錯,主要與“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等監管要求有關。在保本理財產品即將退出市場的背景下,結構性存款剛好可以補缺。
資深銀行理財師陳娟建議廣大投資者,銀行理財產品走向凈值化成為理財產品轉型的一大方向,未來可以關注股權產品、標準化固定收益產品、股票型產品等。同時,未來投資者應該根據各自風險偏好進行投資選擇,明確風險和收益匹配。
?
相關鏈接:
海口理財市場人氣頗旺 風險較低、收益率較高的存款受歡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