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州區圖書館一層大廳,貼著一張粉色的通知單:“關于圖書館延長夜間開放時間的通知。”通知寫道,通州區圖書館自3月1日起,將一層自習室的開放時間延長至22時,每天足足延長了4小時的夜間時間。館長楊蘭英對記者說:“延長夜間開放時間,主要是考慮到周邊上班族的強烈需求,他們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來圖書館充電學習,我們就是要為他們做好服務。”這間夜間開放的閱讀空間約600平方米,整潔的桌椅、明亮的燈光、溫暖的室內環境,給來館夜讀的市民帶來暖暖的書香和愜意的濃情。
通州區圖書館是通州區屬綜合性公共圖書館,館史可追溯到1916年的京兆通縣通俗圖書館,2013年搬遷至通州區通胡大街。記者來到這里時,是個工作日下午,書桌前坐滿了讀書自習的人們,其中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帶領記者參觀的楊蘭英館長,已在通州區圖書館工作28年。她說,館里人氣一直很旺,雖說備有充裕的閱讀座位,但為了占據更好的位置,上午開館之前常常能看到排長隊的現象。
通州區圖書館有九層高,收藏了大量通州地方文獻和運河文化文獻,形成獨具地域特色的“運河文庫”,保存了許多珍貴書籍、地圖。八層開辟了展廳,目前展出通州攝影作品展。六層是中文報刊借閱區,四層、五層是中文圖書借閱區,三層則是專為少年兒童借閱圖書、開展活動設立的區域。
通州區圖書館并不止步于只為讀者提供一個借書、讀書的場所,在館內各層,記者都能看到許多貼心的服務。館內引進了RFID自助借還系統,為讀者提供辦證、紙本圖書借閱、電子閱報、電子書外借、自助復印等服務。這一舉措受到讀者的廣泛稱贊和積極響應,每天座無虛席。圖書館還為讀者準備了公用雨傘、自助復印機、書籍消毒機,每層都配有熱水器,為防止孩子們接熱水時被燙傷,在三樓少兒閱讀區配有34攝氏度的純凈水。圖書館還在全市率先引進了歌德閱讀機和博看觸摸屏借閱一體機,這種容量大、便捷借閱電子書刊的設備,吸引了大量的讀者。
在通州區圖書館內漫步,不僅能夠品味書香,而且還能感受到通州的文脈悠遠。五層樓高的“華夏文明墻”在館內格外醒目,“黃帝畫野,始分都邑……”以活字版銘刻的《通州賦》敘述了通州的歷史變遷,墻上以浮雕呈現的結繩記事、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為讀者展示了文字發展的脈絡。在館內的展柜中,陳列著浩然、劉紹棠、高占祥、王梓夫等從通州走出去的作家作品。每層電梯間都擺放著一個關于運河文化的小型雕塑,或是“聞道先生”馬經綸,或是通州八景“長橋映月”,讓整個圖書館顯得韻味十足。
楊蘭英館長介紹,通州區圖書館除了在做好本館的日常運營外,還在全力推進通州區總分館的建設。全區目前有11個鄉鎮4個街道,今年有近半數符合條件的納入分館,實現與總館的通借通還。預計到2020年,通州區所有街道、鄉鎮將實現分館的全覆蓋。同時,通州區圖書館還將在村、社區增加微型圖書館設備,讓圖書館離讀者更近,讓閱讀更加觸手可及。(記者 成長 宋鵬飛 攝)
?
相關鏈接:
特寫:幸福的等待——芬蘭“流動圖書館”走進社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