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貧血基因篩查為防控新生兒出生缺陷保駕護航。
5月8日是“世界地貧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治地貧,健康脫貧”。8日早上,海口市民小符來到醫院,自從上次懷孕被檢查出攜帶地中海貧血(以下簡稱:地貧)基因,她的心情有些忐忑,大兒子已經7歲了,還不知道有什么問題,她打算帶孩子去做檢查。
和小符一樣的地貧基因攜帶者不在少數。因為高額的醫療費用,不少患兒因貧困無法接受治療,沒能活過15歲。而這些普通家庭和血液的戰斗本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悲劇。
一個地貧兒拖垮一個家 “二孩”變成“救命娃”
在地貧病友圈里流傳著一種說法,一個地貧患兒“拖垮”一個家庭,能長期存活的地貧患兒都是靠著輸血和祛鐵藥物維持生命,每個月需要幾千元的治療費用才能勉強維持孩子的健康。由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是較有效的治療手段,許多家庭把生二胎作為孩子最后的“救命稻草”。
海口市民老朱的兒子小豪(化名)今年4歲多,他出生沒多久就被確診為重度地貧兒。4年來,老朱夫妻倆幾乎跑遍了海南大大小小的醫院尋求解決之法,帶著孩子奔波于家和醫院之間接受輸血祛鐵治療。
“爸爸,我不想再扎針了,真疼。”小豪從記事起,輸血和苦澀的祛鐵藥就一直貫穿著他的童年。可是一旦停止輸血和服用祛鐵藥物,孩子就有氣無力,連站也站不起來。每次老朱聽到孩子說疼,他的心也揪成一團,但又不能不去醫院。醫生建議用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孩子的病,全家人第一時間做了配型,萬幸的是7歲的大女兒和小豪配型成功,一家人通過網絡籌款平臺填補了25萬元的手術費空缺。
“地中海貧血沒有特效藥,重型地貧的孩子一輩子都要接受輸血祛鐵治療。”海口市婦幼保健院產前篩查中心主任周冰告訴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地貧是海南出生兒缺陷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大多嬰兒時就發病,表現為進行性溶血性貧血、肝脾腫大、骨骼改變、免疫力下降、鐵負荷過重、多臟器衰竭等,并伴隨發育遲滯,最終導致死亡。目前尚無特效藥,造血干細胞移植可發揮作用,但是配型成功的幾率并不高,有很多家庭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甚至會生育二胎,用二胎孩子的臍帶血做造血干細胞移植,延長地貧患兒的存活時間,但是手術費用高昂,成功的幾率并不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