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賞主播的轉賬記錄。
熊孩子直播平臺豪擲萬元屢見不鮮,如何管住孩子打賞的手 9歲女孩偷花父母1.2萬打賞主播
南通如皋的章女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朋友圈里火爆的小視頻平臺,讓上小學的9歲女兒也“沉迷”其中。更令她意外的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女兒打賞主播前后竟花掉了自己銀行卡里的1萬多元。好在發現之后,在如皋警方的幫助下,章女士討回了其中的大部分錢。
檢查“乖乖女”手機,意外發現大筆轉賬記錄
章女士的女兒悠悠今年9周歲,上小學三年級。在章女士眼里,悠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學習也比較認真。為了方便孩子上網查資料完成作業,年初,章女士把一部舊手機放在女兒身邊。有時,悠悠會用手機查詢信息,章女士也會通過手機幫孩子購買一些學習用品和書籍。在完成作業后,她也允許孩子玩一會兒手機。
但到了4月初,章女士發現女兒這段時間完成作業的情況不太好,學習效率低,平時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硬要拖到兩個小時。于是,她教訓了悠悠一通,隨后收繳了手機。就在翻看女兒的手機時,章女士嚇了一跳:發現微信中有大量的銀行卡支出記錄,前后加起來有1.2萬元。經過詢問,女兒才坦白自己背著家人,把錢充值在“某山小視頻”里,“刷禮物”,打賞給了自己喜歡的主播。
幾分鐘就打賞1598元,卡里的錢怎么轉給主播的?
章女士想起來了,因為需要購買教輔書,她曾在手機上進行過支付,估計輸入密碼時被孩子看到過,而且孩子手機綁定的銀行卡也支持小額免密碼支付。更巧的是,銀行卡上預留的電話卡最近正好欠費,所以她沒接到消費的短信。
通過交易記錄,章女士發現女兒最多時每次轉出 1598 元。“我看到一次,也就幾分鐘時間,就花了兩次1598元?!闭屡看蜷_“某山小視頻”看到,平臺里流通的是一種虛擬貨幣“鉆石”,30元可以充值210顆,98元可以充值686顆,1598元可以充值11186顆,用這些“鉆石”可以購買各種“禮物”送給主播,比如“禮物盒500鉆石,保時捷1200鉆石,其中一個夢幻城堡需要21000鉆石……”
章女士把女兒狠狠教訓一番,讓女兒打開了直播視頻。原來,悠悠主要關注了兩個女主播,都寫著“95后”字樣,大部分的視頻是青春靚麗的女主播制作各種漂亮的水晶泥或者彩色沙土玩具等,還有一些是她們美顏后唱歌、聊天的直播,過程中,有觀眾不斷送出虛擬禮物。
在悠悠看來,送禮物是表達對她們的肯定和支持??匆妱e人送,她也送。一開始,她送的禮物是幾百鉆的,但見有人送的禮物更高級,她也在姐姐們的鼓勵下送了“跑車”“城堡”……
求助警方對接直播平臺,終于追回大部分錢
驚愕之后,章女士開始想辦法聯系直播平臺討回自己的錢:“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普通的打工者,一個月就3000多元,為了還債,家里一直很緊張,平時稍微貴一點的東西都舍不得買,這一下就飛掉1萬多,太心疼了……”
章女士與直播平臺客服人員取得了聯系,并反映了自己女兒是未成年人,不具有民事行為能力,但支付打賞1萬多元的事實。直播客服人員告知她,這需要證明打賞確實是孩子操作的并且反映的情況屬實。
這樣的證明能開嗎?4月9日,章女士來到如皋市公安局袁橋派出所報案。了解具體情況后,民警依法對其報案情況進行說明,以證明章女士的女兒確實是未成年人,也的確是其女兒打賞的這些錢。隨后,章女士將各種證明材料與平臺客服進行了對接。4月22日,直播平臺將大部分金額退還到章女士的銀行卡中。
警方提示>>
如何管住孩子打賞主播的手
近兩年,由于網絡直播平臺縱容、父母監管缺失等原因,未成年人重金打賞網絡主播事件層出不窮。但并非所有家長都能“幸運”退款。
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強化監管,平臺完善打賞機制,細化注冊規定,設定對未成年人的特定保護,要有身份證驗證手機短信提醒與臉部識別等步驟,明確消費。另一方面,家長們也要切實履行好監護責任,平時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心靈輔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引導孩子健康的互聯網使用習慣。此外,切記保管好自己的銀行卡、網銀賬號,特別是銀行密碼,防止信息泄露?。ㄍㄓ崋T 李孝文 雪蓮 記者 于英杰)
?
相關鏈接:
大媽花30萬“打賞”男主播 街頭揪住對方要求退還
成都招街頭藝人可向觀眾求打賞 今年將有數千場演出
村民賣牛存下6000多元 14歲兒子拿來打賞主播
父親以4萬元賣4歲親生女兒 1周揮霍3萬打賞女主播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