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張漫子)《畿輔通會——通州歷史文化展》16日在首都博物館開展,169組件出自通州的文物集中講述了通州從遠古至明清的歷史文化,勾勒出城市副中心的“前世今生”。其中,數十件出土文物是來自路縣故城的最新考古發現。
此次展覽分為“邈遠時代”“秦漢變局”“水陸之要會·畿輔之襟喉”“天庾正供商賈輻輳”四個部分。首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展覽在展示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部分成果、介紹通州地區歷史文化的同時,還將較為全面地展示通州地區作為邊陲重鎮幽州輔縣及漕運命脈的歷史地位。
展覽展出的路縣故城出土文物,按時間劃分為兩漢和元兩個時代。其中一些文物反映了當時通州人民生活的場景。首都博物館國內部館員、策展人高紅源介紹,東漢踏碓模型還原了雙人協作加工稻米的勞作場面,顯示出當時此地已經種植水稻。還有一塊東漢印文磚上印著“位公卿,樂未央,大吉昌”9個字,從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理想。
本次展覽的重點之一在于展現了郡縣制這一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背景下通州路縣的特點。2016年,因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而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所發現的路縣故城被評為當年的十大考古發現,觀眾得以一睹相關的出土文物。
漕運與通州的關系與遺存是展覽的另一重點。據介紹,元代北京城地位的漸進提升對通州的影響巨大,因城市規模的擴大與人口的不斷增加,對糧食物資的需求大大增加。通州因此成為匯集南方漕糧入京的“水陸要會”,迎來了歷史發展的新機遇。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7月22日。
?
相關鏈接:
定安打造“文物+旅游”服務體系 3年修復全縣不可移動文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