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題: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改革開放來推動——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解讀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路徑
新華社記者胡璐、韓潔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關鍵節點上,世界關注,中國經濟發展不斷創造奇跡的背后,成功的密碼是什么?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將如何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在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舉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經濟研究》復刊40周年論壇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詳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引下的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路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楊偉民說,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根據發展階段,制訂發展目標,從而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共識,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為什么要發展,為了誰發展,正確理解發展目的才能更好推進高質量發展。
“過去我們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執行過程中存在著以GDP為核心、以GDP論英雄的傾向。”楊偉民說,今天我們仍然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經濟建設必須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導向。
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對此,楊偉民解釋說,當一個國家經歷了起飛階段高速增長后,必然進入到更高的發展階段。
在楊偉民看來,從“三期疊加”,到經濟發展新常態,再到高質量發展階段,三個發展階段是內在邏輯統一,逐步遞進的,也是實踐的發展和認識深化的過程。
“現在我國需求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減弱,污染排放總量超出了環境容量。”楊偉民說,因為支撐中國經濟過去高速增長的需求結構和供給條件已經改變,2012年到2016年期間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實際是發展階段變化的結果,而不是所謂周期性的短期變化。因此,去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企穩,也不是新周期的開始,只是正常波動。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理念和路徑也隨之發生變化。楊偉民認為,高質量發展包含六個方面:
一是保持增長、就業、價格、國際收支等指標的均衡;
二是促進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生產方式的平臺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要有一批核心技術、產品或零部件;
三是保持農業、工業、服務業協調發展;
四是促進資源空間均衡;
五是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
六是著力提高資本、勞動、資源等要素效率,更重視提高人才、科技、數據、環境等新的生產要素效率。
楊偉民說,在此背景下,經濟宏觀調控必須要適應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經濟形勢變化,要從擴大需求為主轉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改革來推動
過去40年中國經濟取得的發展成就靠的是改革開放,楊偉民認為,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依靠進一步改革開放。
他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規律,需要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配置,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優化。同時,也要通過宏觀調控、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保護環境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改革永遠在路上。”楊偉民說,進入經濟發展的新時代,關鍵要堅持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引,強調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實施好一系列新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關鏈接:
是什么支撐起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
跑出幸福加速度 海口美蘭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行穩致遠
數字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嘉賓熱議峰會成果
沈曉明:發揮自貿區體制機制優勢推進總部經濟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