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5月18日電(記者 徐步云)“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嗎?”河北省滄州市解放路小學五年級學生薛凱文舉起一件“寶貝”得意地問圍在身邊的小朋友。
“這叫‘饸饹床子’,是用來做饸饹的,把面團塞到這里,通過擠壓,從下面的圓孔壓出面條,過去滄州人經常吃。”小聽眾們露出敬佩的眼神,凱文轉身小聲告訴記者,“其實我也是剛剛才知道。”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期兩天的滄州博物館“家鄉的民俗”展覽進校園活動在解放路小學拉開序幕,凱文是今天的“滄州美食”講解員。
紡車、升斗、手搖式洗衣機、長衫……這次展覽精選了52件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展品,分為服飾、美食、燈具、計量等八個部分,采用實物結合展板立體展示的方式,每個部分都有一名小講解員。
“這件衣服叫作長衫,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潦倒到那個程度還是要穿一件破舊的長衫,為什么?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個讀書人,有身份的人。”一名小講解員講得繪聲繪色。
“每個孩子都希望懂得家鄉的歷史民俗,我們也希望他們從小就埋下故鄉情結這顆自豪的種子。”滄州博物館副館長王瑋說,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神圣殿堂,體現了人類精神文明的核心價值,是人文教育最好的課堂。
據滄州市解放路小學副校長楊晉介紹,博物館文物的真實感適合孩子們具象思維的特點,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實證思維,培養學生追求真實的態度和深入探究的能力。“學校自2017年專門開設了博物館校本課程,讓博物館這一文化概念和更加豐富的文物知識走進校園,走進孩子們心中。”
?
相關鏈接:
定安軍坡文化節吸引3萬多名游客近距離體驗海南民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