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田教授”勤學肯干成絲瓜技術達人
貧困戶自學絲瓜種植技術,在田間授課帶領鄉親致富
6月12日一大早,趁著清風習習,美蘭區大致坡鎮美良村委會,吳毓夫和王梅燕夫婦倆趕到自家絲瓜地里,采摘成熟的絲瓜,送到附近的專業收購合作社里,雖然太陽還未出來,但夫妻倆襯衫不大一會就被汗水浸濕。
“辛苦耕耘,一定會有收獲的。”作為美良村委會的脫貧戶,夫妻倆在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后,依靠技術“吃飯”,眼前綠意盎然的10畝絲瓜地成為家里致富的新希望。現在每天可采摘銷售絲瓜500斤至700斤,月均生產經營性收入可達8000元左右,家庭生活幸福指數節節高升。
據駐美良村第一書記侯銳介紹,2017年,經黨委政府精準幫扶,在教育、醫療等多方面兜底保障基礎上,吳毓夫夫婦種植了4畝富貴竹,擴大種植規模,增加收入,順利實現脫貧。同時,在政府危房改造政策支持下,全家從原來的老舊瓦房,搬進了新建的寬敞平頂房。
現在,夫妻倆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田教授”。原來,為了過上日子,吳毓夫夫婦不僅主動入股鎮里的絲瓜扶貧產業基地,還在基地打工學種植技術,逐漸成為村里有名的絲瓜技術達人,以自家絲瓜基地為“實訓基地”,用接地氣的“土話”教種植技術,帶動更多貧困戶掌握技能,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田教授”。
學好技術 探索致富新路
“只要扔掉‘等靠要’思想,勤勞踏實搞好產業,我們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這是“田教授”脫貧后最深的感受。“不知足”的吳毓夫和王梅燕夫妻倆得知絲瓜扶貧基地落戶大致坡鎮后,想進去“進修”,系統學習絲瓜種植技術,利用家里的閑置地,擴大產業收入。
“我們經常做入戶調查走訪,發現他們確實有強烈的脫貧致富愿望,吳毓夫向鎮里明確提出,希望進一步獲得幫扶種植瓜果蔬菜的意愿。”大致坡鎮委副書記林芳武說,該鎮依托“政府+合作社+農戶”脫貧致富模式,將吳毓夫戶的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大致坡鎮金堆絲瓜扶貧基地,并由基地傳授種植技術,同時幫扶4000元購買了10畝絲瓜種子。
林芳武介紹,吳毓夫在2017年12月投入1.5萬元搭建瓜棚開始種植,從2018年2月底起摘瓜出售至金堆絲瓜扶貧基地,大大增加了生產性收入。
“以前家里人均年收入才2000多元,現在通過種絲瓜和富貴竹,在人均年收入已經超過1萬元了。”王梅燕說,現在精準扶貧政策好,可是作為貧困戶不能躺在政策“溫床”上,只有通過勤勞的雙手,才能早日脫貧,過上富裕的生活。
傳授技術 帶動村民脫貧
作為同村的脫貧戶蘇家就,他已經是“田教授”田間授課學習種植技術“老學生”了。他家種植了6畝富貴竹、4畝菠蘿和養殖了200只雞、5頭小豬,目前種養產業面臨著銷售價格低迷的問題。他家今年5月份滯銷的4畝菠蘿,在海口市菠蘿促銷活動和鎮電商扶貧中心的幫助下,順利出售,保障了基本收入。“田教授”田間的授課,為蘇家就等產業發展遭遇瓶頸的貧困戶開啟了脫貧致富的新通道,傳授了適應當地土質的絲瓜種植實際經驗。
蘇家就說,通過學習“田教授”傳授的絲瓜種植技術,自身也通過發展絲瓜產業獲得穩定收入,感謝黨委政府開辦“田教授”田間課堂,希望“田教授”田間授課繼續開課,學習更多種養技能成為致富路上的種養能手。
“‘田教授’都是用海南話講課,講得深入淺出,很過癮。”在吳毓夫夫妻倆的帶動下,美良村脫貧戶符名軒拿出家里的4畝地種上了絲瓜,現在進入了收獲季,一天可以采摘200斤絲瓜,由于懂技術、精心養護,絲瓜品相好,不愁銷路,大幅增加家庭收入。
侯銳介紹,該村注重產業扶貧,充分發揮貧困戶的榜樣示范效應,挖掘從身邊貧困戶發展起來的種養能手,創建“田教授”扶貧實訓基地,組織“田教授”在田間地頭向貧困戶傳授脫貧致富經驗。美良村委會共有16戶貧困戶,共83人,目前已經全部脫貧。
?
相關鏈接:
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 定安開發1000個公益性崗位
海口萬畝蔬菜產業園升級建設 多業態產業促貧困戶脫貧致富
助力貧困戶就業 萬寧今年新增1100個公益性崗位
海口羅經村6名貧困戶“聯戶結股”帶動22戶產業發展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