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藍天、綠地相映成趣。陳松 攝
走進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綠色盎然、魚兒游弋,水流潺潺、鳥兒歡鳴。在這里,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蕨落戶在蜿蜒河道邊,原雞、藍胸秧雞帶著雛鳥在公園草叢中覓食,褐翅鴨鵑悠閑地在樹叢中“唱歌”,蜂虎在沙坡斷崖上忙著“生兒育女”,還有白額燕鷗在入海口處成群熱舞……
五源河,如今蝶變成完美融合生態修復與水利工程的濕地公園,為海口市民提供了一個優質的生態空間,營造出了一個亞熱帶生命景觀河流的國家濕地公園。從傳統的“三面光”水利工程到生機勃勃的濕地公園,五源河在經過一期工程修復后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水利工程及時轉型 建設城市濕地公園
五源河,源于海口市南部羊山地區,匯集了羊山濕地西部區域的地下涌泉、溪流、庫塘的水源后流入永莊水庫,再經永莊水庫曲折向北經秀英區西郊入海。據了解,五源河上游的永莊水庫及周邊大面積的火山熔巖濕地和灌叢沼澤區,是海口市市區內自然生態保存最為完好的區域,擁有城市內稀缺的動物棲息地和植被生境;河流中下游穿越海口市區西部直達濱海區域,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生態基礎。
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五源河原設計是按硬渠化水利工程建設。“三面光”的河道以及水工建筑物,對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區的自然面貌、生態環境、自然景觀,甚至對區域氣候,都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2017年,市委市政府及時叫停五源河硬渠化水利工程,在遵循改善城市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原則下,按照“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設計,打造濕地公園。
這一觀念的轉變,是海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直接體現。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中,將生態治水、河長制、灣長制、海綿城市和濕地保護恢復有機結合起來,避免了河道取直、河岸硬化、“三面光”工程等現象,通過連通五源河自然水系,恢復河道濕地的自然形態、增加河道岸線長度寬度、補種鄉土植物使得岸坡自然化,為水體凈化、水質改善、鳥類等生物的棲息創造條件,更好地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