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綜合環境整治,美麗的東西湖每天都有眾多市民前來休閑散步。 記者張俊其 攝
立足長效化搭建“四梁八柱”
常言道,“攻城不易,守城更難”。要不斷鞏固和擴大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離不開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為了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海口市注重頂層設計,加強立法工作,不斷建章立制——
2016年底,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海口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隨后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海口城市更新行動綱要》,系統開展水體治理、增綠成網、土地修復等工作。2017年9月28日,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海口市委關于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的行動方案》。
2016年底,成立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設立了市、區兩級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制定并實施了《海口市人民政府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工作實施方案》《海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成立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3個文件。2017年3月,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將上述3個文件向全國林業系統印發,為各地落實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提供學習借鑒,海口濕地保護和修復的做法獲全國推廣。
2017年6月,海口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海口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將濕地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
2017年7月1日,《海口市揚塵污染防治辦法》開始施行,搭建政府主導、部門監管、公眾參與、防治結合的揚塵污染防治機制。
2017年9月1日,海口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海口市美舍河保護管理規定》,并于今年1月1日起實行。這是海口首次制定出臺內河保護管理專項地方性法規。
2017年9月28日,海口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審議并通過《中共海口市委關于貫徹落實<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的實施意見》和《中共海口市委關于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堅持生態引領推進城市更新,加快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
2017年10月,海口市成為全國首批“灣長制”試點,并率先將“河長制”與“灣長制”結合,實現“河灣同治”。
2017年11月,成立海口市規劃委員會,搭建“多規合一”綜合信息平臺,實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
2017年12月,海口委托國家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中心和天澤(北京)濕地保護技術研究院編制了《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
2017年12月,海口印發《海口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同步配套《河長制會議制度》《河長制工作信息共享制度》《河長制工作督察制度》等相關文件,建立了由市委書記擔任第一總河長,市長擔任總河長,市四套班子領導分別擔任23個市管主要水體市級河長,覆蓋373個水體的市、區、鎮(街)、村(居)四級河長組織體系,共設立四級河長1420名。目前,河長制巡河工作已實現常態化。
此外,2017年還印發《海口市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進一步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擔負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在2017年度全市績效考核中首次將“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納入市級部門績效考評共性目標,與機關執行力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等指標同列,成為各級各部門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環保責任體系全地域覆蓋,大環保格局初步形成。
今年6月22日,海南省首個濕地保護協會——海口市濕地保護協會成立。該協會將為海口打造獨具特色的國際濕地城市,進一步夯實生態立市之本,推動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
有了長效機制的保駕護航,城市更新“五化”先行效果初顯,美舍河、五源河、潭豐洋等國家級、省級濕地公園加快建設,全市32個水體治理有序推進,海口的生態文明建設受到多方好評。
2017年11月,全省推進河長制工作暨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現場會在海口召開; 2017年12月,全省文明生態村建設現場會在海口召開;今年2月1月,聯合國濕地公約組織秘書長瑪莎·羅杰斯·烏瑞格來海口考察時,用“漂亮”“感動”“不虛此行”幾個詞總結了海口濕地之旅給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并表示“海口高度重視、全面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工作成效值得贊賞”;今年4月10日,國家河湖長制督查組蒞臨海口市督查河湖長制工作落實情況,對海口市河湖長制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高度肯定。
今年6月11日至12日,湛江市人大常委會考察組來海口考察,點贊海口的城市更新、濕地保護等工作新風撲面。“海口的濕地保護理念先進,合理利用當地資源,建設別具特色的濕地景觀,保護了城市生物多樣性,讓市民在家門口盡享濕地景觀的樂趣。”湛江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主任李長合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