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處見匠心 細處露真情
——城市更新的“繡花”精神緊貼民生
東湖護欄的扶手向內傾斜15度,讓市民游客靠著更舒服。
“雨一停,我們就過來萬綠園散心了,路面幾乎沒積水,走路也更加放心了。”6月24日晚,市民陳鳳仙表示,改造中的萬綠園不僅風景更優美,而且跟以前相比雨水消得更快。
近年來,海口大力推進城市更新五化先行,不僅從大處著手,更加關注細節,提高城市顏值的同時逐漸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城市的顏值和品位,加快建設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
傾斜護欄 滿足市民觀景需求
被譽為“海口之眸”的東西湖,多年來因為“臟亂差”而失去往日光彩。2017年11月,海口啟動三角池片區綜合環境整治示范項目(一期)城市更新工程,全面展開東西湖水體治理,重建東西湖水生態。經過500多名建設者4個月的奮戰,項目一期于今年3月底完工,東湖三角池公園實現“蝶變”。如今,東西湖水質清澈,湖面水鴨子嬉戲,岸邊姹紫嫣紅的美人蕉和睡蓮爭相斗艷,鵝卵石在淺水里沐浴陽光,令市民游客流連忘返。
“靠在護欄的扶手上覺得很舒服,東西湖的美景也讓人賞心悅目。”6月22日下午,在三角池片區東湖岸邊,市民顧蓮英帶著兒子憑欄而立欣賞湖景。
“親水平臺護欄設置既保護了市民的游園安全,在護欄扶手的設計上也充分考慮到市民倚靠的舒適性,專門設置了向內傾斜15度的角度。”建設單位海口旅游文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與傳統的水平設計相比,護欄扶手傾斜15度設計融入了人體工程學理念,經反復調試,找到人們靠在護欄上休閑觀景的最舒適角度,同時也照顧到老年人等群體的觀景需求。
“磚鋪歪了要整改,草皮不平要重新種,燈光的角度要調整好,保證射在樹冠上,不能晃了路人眼睛。”這位負責人表示,在項目建設中,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將“繡花精神”落實到每個細節,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游客的需求。
智能站牌 解決市民出行難題
“25路公交車,距離本站還有1站。”6月25日,在龍華路友誼商場公交站,海口公交電子站牌的語音播報后不久,一輛25路公交車緩緩駛入站臺。“能夠實時掌握自己什么時候能坐車回家,心里就不會焦急了。”市民龔曉梅說,她還可以觀看電子站牌里播放的視頻打發候車的時間。記者從市公交集團了解到,這樣會“說話”的公交電子站牌目前建成了5個,分別在海口市九中、明珠廣場、鐘樓、海口市一中、友誼商場等5個站點。
長期以來,解決市民“出行難”一直是海口所關注的民生問題,實現公交信息化是解決“出行難”問題的重要環節和出路。為進一步加快智能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設,方便廣大市民的交通出行,降低城市總體碳排放量,緩解城市擁堵,讓出行者合理有效把握自己的出行時間,“智能化公交電子站牌系統”工程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階段,海口市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已經建設完成,該系統在改善營運秩序,保障行車安全,提升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諸多方面展示了良好的效果。“智能化公交電子站牌系統”采用全球衛星定位導航技術(GPS)、4G無線傳輸技術、高亮LCD面板、智能電池充放電技術、智能語音播報、云計算技術等有機結合的新一代智能電子站牌應用系統。系統將覆蓋大部分公交站點,實時顯示公交車輛到站和距本站信息、語音播報公交車輛到站信息、實時顯示本地天氣信息、全區遠程無線管理視頻發布等,便于乘客在候車過程中及時了解公交動態信息,合理安排出行線路,減少候車焦慮情緒。
西沙路樹池換上會“喝水”的淡黃色新裝。
生態樹池 透氣防滑消退積水
西沙路道路兩側的大樹蔥翠依舊,不同的是樹底下的樹池換上了淡黃色的“新衣”,海甸島多條道路的行道樹樹池也被改造一新。
“這是生態透水彩膠石樹池,西沙路完成189個樹池的改造。”6月25日,市園林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使用年限較長等原因,海口城區部分道路栽種的行道樹樹池內黃土裸露易揚塵,下雨時泥土流失還會污染道路。因此,綜合考慮行人通行、樹木生長和美觀等因素,市園林部門結合海口城市更新,引入新型的石子和膠水材料對部分道路的行道樹樹池進行裝飾美化。改造后的生態透水彩膠石樹池具有透水、透氣及防滑功能,可以快速滲水、蓄水,改善土壤環境,保護樹木。目前,透水樹池改造完成的路段有西沙路、紅城湖路、鳳翔路、碧海大道、海甸五路等52條道路,約11560個樹池。
“看上去更美觀了,而且我發現跟以前相比,下雨后雨水透過路面滲透得很快。”在西沙路附近上班的市民張鶴說,如今道路上積水消退得快,減少了市民濕腳的次數,出行更安全了。
馮塘綠園的公廁掩映在橄欖林中。
廁所革命 布局合理獨具特色
“連廁所都是一種景觀,茅草屋頂、黃色的土墻內壁,還有綠色植株裝飾,融入了本土元素的廁所顯得獨具特色。”6月25日,游客高山怒贊桂林洋高山村的公廁。高山說,他自駕游去過了海口很多鄉村,覺得海口在公廁的建設和管理上十分用心。
今年2月,海口制定了海口市“廁所革命”百日行動工作方案,主要任務有新建項目配建公共廁所、扎實推進公廁升級改造、規范旅游公廁建設和管理、加快普及農村公共廁所、擴大單位和機構廁所公眾共享、全面實施精細化管理、完善標識引導系統、加快“互聯網+公共廁所”建設,全面提升海口市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水平。
截至5月底,海口完成了“廁所革命”百日行動的相關工作。市環衛局組織專項督查組對各區公廁建設管理工作進行督查考核,督查組通過實地考察、查閱資料等方式,對西秀晚霞公廁、一中公廁、日日加油站公廁和濱江西公廁等抽檢點位進行檢查,新建、改建城鄉公廁數量和標準符合國家規范要求,并嚴格按照“不濕、不臭、不擠”的要求進行保潔管理。目前,已完成改造10座環衛固定公廁,新建固定公共廁所1座,采購安裝移動環保公共廁所11座,并全部投入使用。如今海口市公廁數量充足,布局合理,與環境基本協調。
此外,海口加快公廁云平臺的建設,完善城市標識引導體系,著力解決“找廁難”問題。市環衛局將整合的公廁信息數據對接市科工信局,錄入椰城市民云、城市管家等手機移動端公共廁所查找系統,通過與公廁云平臺進行數據對接,已實現互聯互通與共享,完善公廁云平臺建設。
工人清理東西湖的水草和垃圾。
“海口之眸”重煥光彩
25日下午,三角池片區工作人員在東西湖中去除水草、打撈湖面垃圾、清理淤泥,去除湖中的污物,受到附近居民的點贊。
據了解,素有“海口之眸”之稱的東西湖,因飽受多年的污染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去年海口啟動三角池片區綜合環境整治示范項目(一期)城市更新工程,全面開展截污納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等工作,使三角池片區恢復往日光彩。
鐵漢公司規劃設計總監雷曉霞告訴記者,此次東西湖水體治理,以截污控源為核心,通過加強湖水自循環、人工濕地凈化等多種措施,提升水體自凈能力和自我修復的功能,從而實現提升東西湖水質量、水安全、水文化、水景觀的目的。
“旱季時我們用水泵將水抽入3000平方米的人工濕地及400平方米的人工湖島進行初步處理后,再排回湖內;雨季時,則將超出控制范圍的雨污水先抽取到處理污水的一體化設備中,再排入人工濕地進行深度凈化,最后才把干凈的水輸送進東、西湖。”雷曉霞說,市民游客在湖邊看到的蓮花、鳶尾、美人蕉等植物,不但養眼,還是凈化水質的一把好手。
如今,東西湖上野鴨嬉戲,飛鳥成群,岸邊鮮花盛開,游人流連忘返。
?
相關鏈接:
暴雨考驗城市更新工作成效 海口“海綿”道路無一積水
海口:城市更新煥生機 唱響百姓幸福曲
“五化”先行提顏值 海口城市更新激發鎮域活力
統籌善治 海口落子城市更新(組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