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站牌 解決市民出行難題
“25路公交車,距離本站還有1站。”6月25日,在龍華路友誼商場公交站,海口公交電子站牌的語音播報后不久,一輛25路公交車緩緩駛入站臺。“能夠實時掌握自己什么時候能坐車回家,心里就不會焦急了。”市民龔曉梅說,她還可以觀看電子站牌里播放的視頻打發候車的時間。記者從市公交集團了解到,這樣會“說話”的公交電子站牌目前建成了5個,分別在海口市九中、明珠廣場、鐘樓、海口市一中、友誼商場等5個站點。
長期以來,解決市民“出行難”一直是海口所關注的民生問題,實現公交信息化是解決“出行難”問題的重要環節和出路。為進一步加快智能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設,方便廣大市民的交通出行,降低城市總體碳排放量,緩解城市擁堵,讓出行者合理有效把握自己的出行時間,“智能化公交電子站牌系統”工程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階段,海口市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已經建設完成,該系統在改善營運秩序,保障行車安全,提升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諸多方面展示了良好的效果。“智能化公交電子站牌系統”采用全球衛星定位導航技術(GPS)、4G無線傳輸技術、高亮LCD面板、智能電池充放電技術、智能語音播報、云計算技術等有機結合的新一代智能電子站牌應用系統。系統將覆蓋大部分公交站點,實時顯示公交車輛到站和距本站信息、語音播報公交車輛到站信息、實時顯示本地天氣信息、全區遠程無線管理視頻發布等,便于乘客在候車過程中及時了解公交動態信息,合理安排出行線路,減少候車焦慮情緒。
西沙路樹池換上會“喝水”的淡黃色新裝。
生態樹池 透氣防滑消退積水
西沙路道路兩側的大樹蔥翠依舊,不同的是樹底下的樹池換上了淡黃色的“新衣”,海甸島多條道路的行道樹樹池也被改造一新。
“這是生態透水彩膠石樹池,西沙路完成189個樹池的改造。”6月25日,市園林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使用年限較長等原因,海口城區部分道路栽種的行道樹樹池內黃土裸露易揚塵,下雨時泥土流失還會污染道路。因此,綜合考慮行人通行、樹木生長和美觀等因素,市園林部門結合海口城市更新,引入新型的石子和膠水材料對部分道路的行道樹樹池進行裝飾美化。改造后的生態透水彩膠石樹池具有透水、透氣及防滑功能,可以快速滲水、蓄水,改善土壤環境,保護樹木。目前,透水樹池改造完成的路段有西沙路、紅城湖路、鳳翔路、碧海大道、海甸五路等52條道路,約11560個樹池。
“看上去更美觀了,而且我發現跟以前相比,下雨后雨水透過路面滲透得很快。”在西沙路附近上班的市民張鶴說,如今道路上積水消退得快,減少了市民濕腳的次數,出行更安全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