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7月14日電(記者毛一竹)用微信轉賬轉錯人,對方收錢卻不還錢,這種情況如何維權,近來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記者14日從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了解到,該法院近期對一起微信轉錯賬的案件作出判決,判令收款者退還這筆轉錯的款項。
判決書顯示,原告阿秀從事金銀回收生意,與被告羅某是微信好友。2018年1月9日晚,阿秀通過微信轉賬貨款時,誤將4530元轉給了羅某,阿秀立即向羅某發微信說轉錯了請求歸還,但羅某非但沒有回微信,還點擊確認收款,并關閉手機。
阿秀在事發當晚前往當地公安局請求聯系協調此事,可羅某還是無回應。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阿秀將羅某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羅某退回4530元。被告羅某沒有出庭答辯。
法院認為,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本案中,原告主張其誤將4530元微信轉賬給被告,并提供了借記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微信交易記錄、微信聊天記錄、微信詳細資料、報警回執等證據證實。而被告經法院合法傳喚未出庭質證及抗辯,且現有證據不能證實被告取得該款項具有合法根據,故法院對原告的主張予以采信。
法院判決,被告羅某向原告阿秀返還4530元。法官認為,碰到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也應基于誠實信用原則,把不當得利返還給當事人,避免因不當得利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此外,移動支付固然方便快捷,但操作時一定要認真核對,避免誤轉入他人賬戶。用戶如不慎出現此類情況,可以先主動與對方溝通、協商,協商不成時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保存好微信(手機)轉賬記錄和銀行卡明細記錄,作為證據提交。
?
相關鏈接:
核查工作全面開展 海口微信辦理居住登記業務常見問題解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