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題:公募基金“蓄勢”助力養老金第三支柱
新華社記者劉慧
隨著我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金第一支柱承擔的支付壓力重,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發展相對緩慢。因此,仍在探索中的第三支柱“個人賬戶”被市場寄予厚望。
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以支持公募基金行業服務個人投資者養老投資。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明年5月養老金第三支柱將向公募基金開放。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18日在華夏基金養老高峰論壇上表示,基金行業在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中大有可為,公募基金在海外養老金第三支柱中扮演重要角色。從海外經驗看,稅收優惠、長期鎖定等發揮了關鍵作用。
數據顯示,2017年底美國第三支柱資產規模為9.2萬億美元,相當于本國GDP的49.54%;巴西第三支柱資產規模為0.39萬億美元,相當于本國GDP的23%左右。董克用假設,我國第三支柱如果能夠達到GDP的20%,資產規模將超過16萬億元人民幣。
“因此長期來看,我國養老金第三支柱還有更大發展空間,當然這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支持。”他說。
業界認為,未來第三支柱的發展應該賦予個人投資者更多的產品選擇權,符合條件的第三支柱產品都進入賬戶平臺,通過唯一的賬戶制來實現長期投資和稅收優惠,保證賬戶公平性。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個人投資者變換開戶銀行、轉換工作,第三支柱養老賬戶依然可以“戶隨人走”。
目前,基金行業已經開始加快了相關產品的布局,“蓄勢”助力養老金第三支柱。在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看來,喚醒國民投資養老意識,轉變養老理念非常重要也非常急迫。她建議,養老金是“長錢”,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在考核機制、投資過程管理等方面引導養老金長線投資,避免短期排名和頻繁申贖,不能讓長錢短期化。
騰安基金銷售(深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廣峰認為,電商領域老齡化產品的市場覆蓋性越來越強,養老目標基金的出現可以在資源整合上與互聯網形成良好的互動。
?
?
相關鏈接:
安徽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向高齡退休人員適當傾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