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道美國石英財經網7月17日刊登題為《在中國,發送微信語音信息是身份的標志》的文章,文章指出,微信具有語音信息功能,它可以讓用戶按下按鈕錄下口信。在外行人看來,這只是又一種發送可與文本信息互換的留言的方式。不過,在微信上發送語音信息在中國的職業世界里被認為是令人討厭的,而且通常只有上級向下屬發送時才能得到容忍。
為什么會這樣?報道表示,中國的許多專業人士使用微信、而不是電子郵件作為職場交流的主要媒介。像下面這樣的聊天狀況肯定會激怒收件人:
想象一下,有人在聊天群組里收到一段60秒的音頻信息。如果此時你身處一個嘈雜的地方(例如一場聯誼活動或聚會中),你就必須豎起耳朵或者找個安靜的地方聽信息。如果你是在圖書館里,你必須翻出你的耳機。如果你在開會,你必須等到會議結束。充分理解這一信息需要仔細聆聽,有時甚至需要文字記錄。
更糟糕的是,這條信息的內容并不以文本形式存放在任何地方,因此其中提到的任何東西在未來都是無法搜索到的。音頻信息也不能轉發。(注:微信確實有一項自動將音頻信息轉換為文字信息的功能,但是這種功能只對簡體中文版的微信有效。如果發送者說的是漢語方言或者口音很重的話,這種轉換可能并不準確。)
此外,微信并不支持在播放語音信息過程中暫停,或者忽略該音頻信息以便跳到另一個時間點。如果你錯過某個重要的詞語,你必須從頭開始重新播放整段消息。接收語音信息還需要使用更多數據流量,如果接收者沒有WiFi信號,這些流量可能會產生費用。
文章稱,給某人發送語音信息——而不是打字輸入信息——等于在告訴他們:“我顯然比你更忙,也更重要?!卑l送者節省了時間——以給接收者造成麻煩為代價。因此,它幾乎總是被使用在不對稱的關系中——例如當老板向下屬傳達指令時。
因此,除非你是在與那些明確認為你是他們的老板的人交流,否則不要在職業場景下發送微信語音信息。即使你打算發送一條很長的信息,請用文字把它打出來——并且寫成一條長消息,而不是分成很多條短句子。這樣可以減少了接收者手機振動的次數,從而為他們節省手機電池時間。
如果你因為特殊原因不得不發送語音信息(例如你正在開車,或許這條信息很緊急,又或者你的手指斷掉了,無法打字),首先要表示道歉,并告知你沒有別的選擇。
文章總結說,盡管麥克風按鈕是誘人的,但要堅持用鍵盤。(編譯曹衛國)
■提醒
千萬別單純相信語音
對于這種新型騙術,民警表示,由于語音聽起來是事主本人的聲音,所以同事、朋友很可能被騙。在日常生活中,市民與陌生人應減少語音交流,避免對方有可乘之機,例如將語音通過截取或者轉錄,變成一些可以被其所利用的形式。此外,也不要在網絡上隨意加陌生人為好友,更不要在與陌生人的聊天中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和聲音。
民警介紹,分析多起此類案例發現,騙子在騙取他人微信號的過程中,其實就已騙取了他人微信的語音信息。因此民警建議,驗證不能僅僅局限于“是我”這樣簡單的話語,最好打個電話給朋友,進行較長時間的溝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借錢的動機,包括是否是本人。(記者張靜雅 線索 辰先生)
?
?
相關鏈接:
熟人微信喊話借錢小心中計 民警提醒:語音可轉錄?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