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鎮油麻村村民賴干文帶動65戶貧困戶養鴿脫貧
傳授養鴿技術助鄉親永續脫貧
記者林曉君 特約記者謝振安
你能想象鴿場內設有科普活動室嗎?室內,養殖戶正在學習養殖知識;室外,成百上千只乳鴿在飼養員的精心呵護下啄食嬉戲。7月23日,在位于儋州市南豐鎮油麻村的儋州鑫海養殖專業合作社,記者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加入合作社不僅學到了養殖技術,年底還可以領分紅,要感謝阿文哥!”在科普活動室“上課”的油麻村貧困村民馬日富告訴記者,以前靠割膠養家糊口,近幾年膠價低迷,收入不高,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難。
讓他邁上脫貧路的“阿文哥”,便是合作社的負責人賴干文。46歲的賴干文是南豐鎮油麻村人,2012年返鄉牽頭成立合作社,建起了養鴿場,用了7年的時間,將種鴿從1000對養到1.26萬對。在他的帶領下,油麻村65戶貧困戶成功實現脫貧。
賴干文21歲時離開家鄉外出做生意。2012年,正在養鴿子的侄子免費贈他1000對種鴿,勸他嘗試這個新產業,“想到老家的橡膠林可以當基地,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我就回來了。”他說。
對于養鴿子,剛開始賴干文也是個門外漢。“養鴿離不開技術,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賴干文妻子說,剛回鄉創業的那段時間,賴干文每天“泡”在鴿場,摸索養殖技術。賺到“第一桶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了3位專業的養殖師傅。
2013年禽流感來襲,鴿子銷售遇到了難題。“那時沒人吃鴿子,近一年時間一只都沒有賣出去。”鴿場里的2000對種鴿,平均每月要吃掉價值2.4萬元的飼料,這筆不小的開支,讓賴干文一籌莫展。
“搏一搏吧!”不服輸的賴干文向農信社貸款30萬元用來維持鴿場的運行,繁育種鴿。這也為他日后擴大養殖規模打下了基礎。
2014年,賴干文找到了可長期合作的商家,他的養鴿場進入快速發展期。從他這里收購鴿子的商家逐步覆蓋整個儋州,就連白沙、昌江、臨高的一些商家也找上門來。
近幾年,賴干文的養鴿產業蒸蒸日上,這時他想到的卻是鄉親。“自己做很輕松,我想帶著父老鄉親一起發展,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況。”去年,在南豐鎮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將油麻村108戶貧困戶全部吸納進來,種鴿養殖規模擴大至8000多對。
油麻村黨支部書記馬利權介紹,合作社與鎮政府簽訂了3年合作協議。3年間,貧困戶在合作社打工每月能領2500元工資,此外,每年可領5000元分紅。3年后,貧困戶可將入股的90對種鴿帶走自主養殖,合作社協助銷售。
而在賴干文看來,讓貧困戶們掌握養殖技術,才能讓他們永續脫貧。正是基于這一想法,去年他在鴿場里建起了這間科普活動室,每月組織一次鴿子養殖技術培訓,教貧困戶們如何管理鴿舍、如何飼養雛鴿等知識技能。
在科普活動室,記者看到了賴干文編寫的一本《肉鴿的飼養與管理》手冊,這是他傳授養鴿技術的“教材”。“我們下一步計劃養鴿2.5萬對,等鄉親們都成了養鴿專家,我們的目標就能實現了!”
?
相關鏈接:
分股又就業 海口龍華區搭建聯結機制助貧困戶脫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