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長天路義務植樹。見習記者張洋 攝
退休老人藍世學近年在紅城湖畔先后種植了40多棵榕樹并全部成活,目前最高的一棵接近2米。“我這是發揮余熱,為椰城多添些新綠。”藍世學說。
對于海口老陶義工社志愿者張立忠來說,在繁華的交通路口做一名文明交通志愿者是他堅持數年的志愿服務承諾。而在平時,在路邊看到倒地的共享單車,他也會主動扶正,對亂停放的會移到規定停放點。
隨著城市更新加快推進,共建“大合唱”正在椰城唱響:河流更加清澈、道路交通更加有序、文物保護更加精細、環境更加宜居舒適,讓市民收獲更多幸福感,也激發市民踴躍參與各種文明行動,呵護美麗椰城。
小家“微更新”清潔大家園
家庭是城市的細胞,科學健康生活理念普及,可讓千百家“小家”微更新成為社區的健康元素。
社區網格員在社區內打掃衛生。 見習記者張洋 攝
7月29日,一家人吃過晚飯后,家住海甸二東路的市民張耀文就將餐廚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類打包裝進塑料袋,然后下樓將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垃圾不過夜已成為張耀文家人的生活習慣。
“及時清理垃圾,家里不僅看著舒服,還不容易引來老鼠蟑螂。”張耀文說,以前垃圾不及時清理,“四害”也很多,還要去買藥來滅,短時間效果比較明顯,但是沒過多久就會反彈。
張耀文去年參加街道社區的病媒生物防制培訓后,就按照專家傳授的科學方法來做,現在已經很少見到老鼠了。張耀文牢記并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訣是:蚊子來自水,滅蚊先治水;蟑螂來自縫,滅蟑要抹縫;蒼蠅來自臟,滅蠅先治臟;老鼠來自洞,滅鼠要堵洞。
“張耀文家的這種變化,也是科學預防、健康生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過程。”作為國家級病媒生物防制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楊振洲多次來海口實地指導“四害”的防制,并積極參與防制培訓,讓科學的病媒生物防制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楊振洲呼吁,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海口要從生態學觀點出發,全面考慮生態平衡及社會安全、經濟利益及防制效果,提出最合理及有益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不著重害蟲消滅,而重在害蟲數量的調節。在防制方法中,盡量采取非化學的防制方法。
“只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清潔好家園,鏟除‘四害’孳生地,既可以減少煩惱,也可以保持‘小家’的整潔衛生。”楊振洲表示,作為市民,要更新觀念,更加關注治本措施——環境防控上,只要花點時間和精力學習,人人都可以掌握環境治理的一些措施。
治水專家“大腳革命”重塑“水城”
每天早上,美舍河群上村休閑廣場格外熱鬧,社區居民愛到這個家門口的小游園健身。舉目四望,碧水河畔,清風拂面,大葉油草錯落分布,蜿蜒的園路向前延伸,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志愿者在東湖邊向市民介紹海口濕地情況。見習記者李天平 攝
7月29日早上,正在晨練的市民李冬梅對記者說:“原先,這里就是個臭水溝,隔個幾百米都能聞到難聞的異味,岸邊雜亂灌木叢生,河畔廣場從社區最受歡迎的休閑場所逐漸成了人們的‘鬧心地’。后來,這里納入美舍河水體綜合治理范圍。經過半年多的時間,這里河水變清了,岸邊更美了,來此休閑的人比以前更多了。”
美舍河是海口市的“母親河”,全長約23.8公里,穿城而過。海口通過科學治理,在3.5萬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堆棄場之上,建成1.4萬平方米的鳳翔濕地公園八級梯田人工濕地,重現水清、岸綠、白鷺飛的和諧美景。
“生態治水,水岸同治,堅持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深度參與美舍河治理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體治理專家王晨認為,海口將“大腳革命”理念貫穿治水全過程,生態治理系統施策,美舍河治理是城市生態修復的典型范例。
記者了解到,根據專家建議,海口創新探索水體治理新舉措,在美舍河中嘗試種植紅樹林,這是我國首次在城市內河成功種植紅樹林。按照這種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理念進行治理,花錢不多,卻有更好的效果,在最近多次的強降雨中,美舍河河岸經受住了考驗,美舍河沿岸積水比平時少,退水也比平時快。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開展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第一批專項督查(共10組)已經結束,共對8省(自治區、直轄市)20個地級城市進行了督查,其中10余條黑臭水體因其治理良好榮登“光榮榜”,海口市美舍河位列其中。
海口素有“水城”之稱,江海交匯,河灣湖汊縱橫,溪流水道綢密,海口繼續把水體治理作為“凈化”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實“河長制”“灣長制”,大力推廣復制美舍河治理的科學路徑和經驗,全力抓好“兩湖兩溝一溪”等30多個水體治理,加快推進市域水系連通,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和流動性,重塑“水城”風貌。
市民踴躍行動呵護美麗椰城
走進三角池片區,東湖邊陣陣清風吹拂,成群的水鳥擊水飛翔,四周花紅草綠,來此休閑的市民、游客隨處可見。
“現在的三角池片區比以前漂亮多了,能夠為呵護公園的美麗做點事,覺得特別開心。”90后大學生志愿者劉瑩說,她還發動身邊的同學,一有空就到公園開展志愿活動,沿岸巡查是否有污水排放,撿拾垃圾,勸阻不文明行為。
在劉瑩看來,在城市變得更加美麗的同時,一些不文明的行為為城市“抹黑”:亂扔垃圾現象仍時有發生;電動車不按規范行駛,共享單車隨意停放在路邊。
志愿者在東湖邊將共享單車集中停放。見習記者李天平 攝
對此,海口正在開展“告別不文明行為 做文明有禮海口人”系列活動,倡議廣大市民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愛護公共衛生,不講臟話,不亂丟垃圾、不亂涂亂畫、不隨地吐痰、不損壞公共設施,做一個愛護環境舉止文明的市民。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行人通過路口時走斑馬線,不隨意亂穿馬路,不翻越交通隔離設施;不亂停放車輛。自覺將車輛規范停放在指定車位,不影響其他車輛出入,不在綠地停放,不堵占消防通道,不占用公交車專用停車泊位。
“我成長、生活和學習在美麗的椰城海口,我熱愛我的家鄉,這兩年來,我親眼看到了家鄉海口的變化,城市綠化越來越多,家園越來越美,街巷整潔干凈。”海口市第九中學初一(1)班的王子瑩說,她經常和老師、同學參與志愿活動,呵護美麗椰城。
據了解,現在每逢周末,志愿者們都會奔赴美舍河、演豐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三江濕地保護區開展濕地污染調查、環保宣傳、環境清理等志愿服務活動。
?
?
相關鏈接:
海口:景區夜市斑馬線 文明新風隨處見
海南昌江深入實施文明大行動 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做文明有禮海口人 文明大行動系列宣傳海口全面鋪開
共享單車需文明共享 海口親子爭當文明騎行代言人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