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30日電(王瑩)國務院新聞辦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文化和旅游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為切實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充分發揮革命文物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對此,劉玉珠在發布會上指出,《意見》是黨中央全面部署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確立了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的任務書和路線圖,是做好新時期文物工作的總抓手。
據劉玉珠介紹,目前全國革命專題博物館和紀念館808家,與近現代重要革命直接相關事件和人物有關的可移動文物49萬件套。我國登記革命舊址、遺址3331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7處;抗戰文物3000多處,長征文物1600多處。
如何保護這些珍貴文物?《意見》中明確要以夯實革命文物基礎工作、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徑、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創新革命文物傳播方式這五大主要任務;以百年黨史文物保護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長征文化線路整體保護工程、革命文物主題保護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工程、革命文物宣傳傳播工程這六大工程來落實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
對于公眾關心的革命老區革命文物資源密集但底子薄的問題,劉玉珠指出,建設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加強革命文物的資源整合和整體保護,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力度,是這次工程的一個創新舉措。在這方面,已經開展了幾年的地方實踐,也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
據介紹,2014年—2016年,國家文物局通過整體規劃、連片保護,實施了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址的保護利用工程,實施了革命舊址項目750個,支持項目資金多達11億元,原中央蘇區革命文物保護和利用狀況得到很大改善,周邊環境狀況得到提升,大批革命文物“活起來”,參觀旅游人數倍增,促進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推動發展鄉村振興、惠及民生相結合,革命老區受益縣多達54個。下一步,要將這些經驗推廣到革命文物片區,助力革命老區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如何讓革命文物資源更好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此,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饒權在發布會上指出,要讓歷史來說話,讓文物來說話,繼續深化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面向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舉辦有吸引力的革命文物專題展覽和流動展覽;要加強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讓這些創意產品既有意思,又有意義,通過創意設計將思想性與藝術性、趣味性、實用性有機地統一起來。同時,饒權指出,要提高紅色旅游發展的質量,力戒紅色旅游中的低俗、庸俗、惡俗現象,寓教于游,讓游客通過參加紅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歷史文化,領略革命歷史精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會上,劉玉珠表示,下一步,文物系統將重點抓落實、見實效。今明兩年各地要對本轄區革命文物資源和保護利用狀況進行一次全面排查摸底,建立排查檔案,制定革命文物保護修復計劃和保護經費需求規劃。同時加強多部門溝通協調,壓茬推進重點工程,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此外,編制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導則,出臺長征文化線路展示利用的指導性文件和技術性要求,鼓勵和允許不同地方對革命文物活起來進行差別化的探索,重在積累可以復制、可以推廣的實踐經驗。同時,加強督查,明確責任主體、關鍵環節和時間結點,上下聯動,形成全國一盤棋來推動相關政策措施見效。
?
?
相關鏈接:
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對天安門進行必要修繕有利于永續保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