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經濟催生“薅羊毛”一族
業內提醒:耗時耗力,不值得沉迷,“散兵”且“薅”不過“團隊”
“早上到中餐館用APP滿10元減5元的優惠解決早餐;10點鐘,用銀行信用卡在外賣平臺上,享受滿29元減16元的優惠解決午餐;順便用電信運營商的支付滿25元減10元把晚餐預訂好;坐公交還可以用手機閃付的1分錢乘車優惠。”小君是去年畢業的90后,說起自己省錢的一天,頭頭是道。
“有一次,某連鎖快餐店推的新品23元,我找到平臺優惠券,參與了買一贈一才用了18元。”她又補充道,“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可以‘薅羊毛’。”
為擼福利,“薅羊毛”一族伺機而動
不僅僅是90后,70后的網友星星在車友微信群里分享了自己的買菜心得——用某連鎖超市的APP,超過18元就免運費送貨上門,還可以不時領取各種滿減的優惠券,她還在微信群里向朋友們推薦下載這個APP,“你用我分享的鏈接下載并注冊后,只要消費了,我就可以拿5元的推薦獎勵呢。”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賺錢于無形的“薅羊毛”一族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走俏。
QQ群、微信群里不定期發放的優惠券,電商微商的各種打折促銷鏈接,公眾號頻頻推送的優惠折扣……只要瞅準時機,這些都將是“薅羊毛”一族獲利的陣地,銀行APP、銀聯云閃付APP也被他們屢屢“薅羊毛”。
消費達人小君告訴記者,“薅羊毛”一族主要扎堆在一些金融網貸平臺、電商平臺等。這些平臺為吸引客戶,往往在推出一個項目時會有注冊送禮、消費返現、優惠券等活動。而“薅羊毛”一族就時刻關注這些消息,新東西出來之后批量操作或者利用漏洞操作領取平臺福利。
“哪里有肉,哪里就有蒼蠅。”從最初的搶奪免費福利和優惠券,到集聚在電商平臺上,“薅羊毛”一族也逐漸從分散的個體向組團集聚發展,甚至發展出了完整、成熟的產業利益鏈。
精打細算,“薅羊毛”不宜沉迷
“‘薅羊毛’實際上頗費時間與精力,收益的性價比也難以衡量。”網友星星認為,作為“薅羊毛”的小散戶,能省點最好,但是時間也是有成本的,建議“薅羊毛”不要過于沉迷。
據了解,現實生活中更多的“薅羊毛”一族,不一定會專門盯著電商平臺搶購,但熱衷于參加商家的折扣活動,認為合理利用新戶的權益能讓生活過得更劃算。
“不薅了,不薅了,羊毛都是快手族和程序員大佬的。”常年在購物網站參加狂歡節的小榮苦笑,她稱每次6·18、雙11等電商節日,提前設立鬧鐘,預備搶大額優惠券或者特價商品,卻發現總是一到準點瞬間被搶空。
據悉,賺錢的“薅羊毛大戶”現在基本上都是團隊作戰,他們除了信息靈通之外,手里有隨時可以調用的業內資源,有的甚至還有技術團隊,自然也就容易得多。程序員網友“韋小寶”介紹說。
熟知薅羊毛技巧的人越來越多,羊自然也會有被薅疼的時候。因此,目前各類電商、銀行平臺對數據監管日益嚴格,風控手段不斷更新,可薅的羊毛量也越來越少。但是對于新注冊用戶或者新上線的平臺來說,還是有些小優惠,有時間有精力的消費者,可以適當關注。
(記者 熊兆巍 實習生 姜曼)
?
?
相關鏈接:
注意!你的微信賬號可能已被操控!國內核心互聯網軟件幾乎無一幸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