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村駐村第一書記丁山。
烈日下,他深入田間地頭、貧困戶家中走訪調研,用腳步丈量民生,竭盡所能帶領大家脫貧致富;閑暇時,他東家串西家,與村民促膝談心、傾聽訴求,用真心服務村民,贏得信任與口碑;每當他走進村里,村民們總會熱情地叫他一聲“老丁”,聊聊家長里短……他就是村民心中的親人,今年5月被中共海口市委組織部授以“市級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的秀英區東山鎮城西村駐村第一書記丁山。
足跡踏遍全村 全面了解民意
城西村位于東山鎮西南部,是海口最邊遠的行政村,與澄邁縣南昌村委會接壤,全村總人口2020人,貧困戶33戶166人,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滯后和地理位置偏僻、無產業帶動發展是導致貧困戶不能脫貧的主要原因。
2017年4月,丁山從海口市交通運輸和港航管理局派往秀英區東山鎮城西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丁山深知,要想正確有效地開展扶貧工作,必須先對村情民意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因此,正式駐村后,他多方走訪調查,掌握村情民意,全面了解并仔細分析村里人口、經濟狀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難等各方面情況,特別是與貧困戶相關的信息。
“正是老丁走村串戶、調查摸底,做了大量工作,了解村情民意,摸清群眾最急、最盼、最缺的事情,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對城西村的扶貧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城西村扶貧中隊中隊長唐漢亮說。
丁山(右一)來到貧困戶徐日省家中了解情況。
精心籌劃多管齊下 推動扶貧產業
貧困,貧在產業,困在發展。在全面了解分析城西村的貧困狀況后,丁山認真研究全面掌握扶貧的相關政策,并多次帶領城西村的兩委干部、黨員和脫貧積極分子多方考察調研扶貧產業項目,分析各種扶貧產業的成本、銷路和收益情況。
為實現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丁山一方面以“政府+企業+貧困戶”的模式,依托博大蘭花和羅蘭生態兩家蘭花種植企業,讓4戶貧困戶得以就業,并發動貧困戶以入股方式獲取分紅,提高經濟收入;另一方面投資50萬元引進光伏發電項目,減輕全村用電負擔,并將多余電量出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促進農民增收,丁山還想到了在村里發展生態養殖產業。“通過多方調查走訪發現,城西村地勢低洼,有著優越的養殖地理優勢,同時村里很多村民都有豐富的養殖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發展生態養殖產業。”丁山告訴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在一次班子成員會議上,他把這個想法提出來,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就這樣,丁山多方籌資23萬,修建占地29畝的魚鴨生態養殖基地,一個生態養殖產業在城西村落地生根。2017年,通過養鴨,該村已收入9.05萬元,是城西村集體經濟的第一桶金。而今年,丁山又有了新的規劃,在去年養鴨的基礎上,又向養殖基地投放了22000尾魚苗,同時還計劃申請60萬元資金在養殖基地周邊種植百香果、紅心柚等果樹,發展鄉村旅游,幫助城西村村民持續增收。
丁山(右一)走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
不忘初心 真心實意為民服務
在城西村,每個人聊到丁山都會真心地豎起大拇指。“我女兒能順利考上大學,要感謝丁書記!”城西村貧困戶徐日省說道。
去年,丁山在走村入戶的時候,了解到徐日省一家共有四口人,女兒和兒子均在上高中,全家僅靠夫妻二人務農維持生計。針對徐日省一家的情況,丁山一邊鼓勵孩子安心讀書,一邊幫助徐日省兩個孩子向政府申請教育補貼4000元,緩解燃眉之急。同時幫扶種地所需的肥料以及一些雞苗等,鼓勵徐日省一家發展養殖產業,增加經濟收入。
“前段時間,丁書記聽到我女兒考上大學,第一時間幫助我們向幫扶單位海口市交通運輸和港航管理局申請5000元助學金,以及黃少雄愛心助學基金會的助學金3000元,同時還向政府申請5000元助學金,我們總共就有了13000元的助學金,孩子上學的費用有了著落,真的很感謝丁書記,他是一個全心全意為我們辦實事的好書記。”徐日省說道。
記者劉杰 通訊員鄭峻敬 張麗珍 攝影報道
(海口網9月1日訊)
?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蘭茄苪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桑:用真心扶貧 以實干攻堅
海口三門坡鎮清泉村駐村第一書記用真心實干贏得村民點贊
海口龍華駐村第一書記周克乙:引項目促脫貧親力親為贏口碑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