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遺址內采集到的明代瓷器。
規模 扼守交通要道的“千戶所”
上世紀90年代初,《瓊中縣志》編撰人員現場考查水會所城時,基本確認了它的規模:城墻周長1180米,高2.16米,寬3米;東西相距600米,南北相距300米,呈土石結構。“我們經過考察后發現,城墻的四個角是弧狀的,這也讓整個城址平面略呈橢圓形。”何國俊告訴記者,雖然古籍中記載的東安門、南平門和西安門等三個城門以及城墻上的四座城樓已然不存,但也依稀能分辨出東安門、南平門所處的大致方位。作為一個扼守交通要道的“千戶所”,水會所城本身人數就不算少,再加上流動人口,古城的繁華不難想象。據《瓊中縣志》記載,水會所城建成后,有客商10多人在此置店興市,是為瓊中商業之始。
沒落 所城可能一直使用到清代
水會所城的繁華,究竟持續了多少年?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考古專家們也只能根據古代公署衙門多隨朝代更迭而沿用這一傳統,大致猜測水會所城可能一直使用到清代。
村里的老人告訴記者,日軍侵瓊期間曾轟炸過村子,再加上后來村民拆取城磚回去蓋豬圈和民房等,導致城址內建筑與城墻圮毀。可盡管如此,僅存的土墻框架依舊讓水會所城成為了海南目前唯一有完整輪廓的古城遺址。
自2011年起,海南省博物館考古隊多次對水會所城古遺址進行考察與發掘,基本摸清了城址的結構布局和修筑方式,更在城內采集到石柱礎、石碑座、磚、瓦及明代晚期青花瓷片、銅錢等一批建筑構件與文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