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用香煙測試小區內的煙霧傳感器。海口日報見習記者張洋 攝
創新管理 社區有了“智慧大腦”
城市更新離不開社區治理更新,堅持問題導向,向科技要效率,提升社區精細化管理。海甸智慧街區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強對車棚火災、井蓋、噪音、水質和養老等城市部件的監控,實現社區隱患點問題“實時監控、提前預防,即時發現,及時解決”,將城市管理預警、監測和監控端口進一步前移,利用大數據平臺加強城市管理,大大增強轄區居民的安全感。
19日,走進海甸街道智慧聯動指揮中心,這里是智慧社區項目的“智慧大腦”所在:眼前的高清大屏,清晰地顯示整個街道城市管理的動態畫面,及時更新滾動播放煙霧傳感器等最新動態。站在這里,借助智慧大屏,可聯動指揮千人,精準解決群眾煩心事。
“在指揮中心,只要輕點鼠標,就是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每一個煙感器的運行狀態。”海甸街道智慧街區項目技術負責人顧俊夫說,比如興發閣小區有6個煙霧傳感器,只要起火冒濃煙,智慧大屏上對應傳感器立刻就會變紅告警,連接的音響也會發出預警提示,24小時值班的工作人員會及時聯動社區網格員和相關職能部門處理,核實預警并將火患影響降到最低。
福海路上的噪音檢測器。海口日報見習記者張洋 攝
“智慧社區項目通過搭建社區智慧管理服務平臺,切實提升社區日常治理水平,精準解決居民煩心事兒。”顧俊夫說,它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采取物聯網、云計算等手段,將井蓋、電動車棚、水體、噪音、獨居老人等情況通過傳感器實時傳輸到“智慧大腦”,如城市部件出現異常,就會發送警報,指揮平臺隨即調度社區、相關職能部門及時進行處置,迅速消除安全隱患。
“海口臺風暴雨天氣多,海甸街道地勢低,容易引起道路積水和井蓋脫離井口,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和安全隱患。”海甸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繼雯介紹,為此,街道辦根據12345政府服務熱線投訴和日常巡查發現的易積水路段,先后在海甸二東路與海彤路等道路上安裝了54個井蓋傳感器,保障居民安全出行。井蓋傳感器具有井蓋傾斜報警、丟失報警、浸水報警等功能,能及時了解積水點和井蓋脫離情況。
“社區的‘智慧大腦’可以和12345市民服務聯動平臺相互融合,通過‘12345+網格化’聯動整合,使每個傳感器都成為實時發現問題并及時預警的‘眼睛’,依托和社區網格員的聯動處置,及時發現處置隱患,有效提升社會治理和城市運行的智能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確保居民群眾合理訴求得到及時響應。”劉繼雯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