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圣明(左一)和妻子在打理蓮霧樹。(黃暉 攝)
海口網9月27日消息(記者黃暉 通訊員王聘釗 攝影報道)“靠政府幫扶只能過一時,靠自己脫貧才能過一輩子。發展多一種產業,就多一條致富的道路。”談起自己的脫貧歷程,54歲的脫貧戶符圣明說道。如今,符圣明種植的8畝蓮霧年底即將可掛果,長勢喜人;同時,他將政府幫扶的9只羊發展壯大到了45只。年初符圣明被聘為了“田教授”,成了村子里小有名氣的“羊倌”。
符圣明家住海口美蘭區三江鎮上云村委會,全家共有4口人,除符圣明夫妻二人外還育有兩個尚在讀書的女兒。此前,符家4口“蝸居”在僅20平米的瓦房內,依靠夫妻二人種植橡膠和打零工維生,收入微薄。2014年超強臺風“威馬遜”的侵襲,給這個原本就貧窮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原先種植了10畝橡膠,全部被狂風打倒絕收;瓦房屋頂的瓦片也被掀光成了危房。兩個小孩念書的學費都交不起,那年是最難的一年。”符圣明告訴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
2015年,符圣明一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地政府不僅為符圣明兩個在讀書的女兒資助了教育助學金,還為全家購買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在愛心企業的資助下,符圣明蓋起了平房,2017年全家人搬進了新家。同時,當地政府還扶持了他7只母羊和2只小羊,幫扶建設了30平米的羊舍,這讓符圣明興奮不已。“以前我也養過羊,但沒有錢,只能買一頭母羊來養,一年產2頭羊仔,辛苦養了3年才養到6頭,很難養成規模。”符圣明說,有了政府幫扶的9只羊他十分感激,倍加珍惜,下決心要將羊養出名堂來。“有了黨和政府的關懷,我們哪能繼續‘等、靠、要’?一定要靠自己早日實現脫貧。”
不僅如此,政府部門還為符圣明扶持了8畝共計220株的蓮霧。決心脫貧致富的符圣明放棄了外出打零工,渾身充滿干勁,全身心投入到了發展種植蓮霧和養殖羊群的產業中。然而,由于缺乏技術,符圣明遇到了難題。
“有一次放羊,看到好幾只羊都不吃草,咳嗽不停還流鼻涕。之前養羊都沒事,我以為沒什么,結果過幾天了羊還是咳個不停。”符圣明心里隱隱擔心起來,趕忙聯系了農技專家,“專家看后告訴我羊生病了,再不治會有病死的風險,我才知道羊跟人一樣也會生病。”
“農民也要學技術,才能跟上時代。”符圣明逐漸意識到了農業知識和技術的重要性,他積極聯系養殖專家學習養羊技術,在專家的指導下給病羊打針;跟著種植專家學習種植蓮霧技巧,在臺風來臨前為蓮霧樹剪枝,降低風災損失。同時,符圣明將羊糞收集起來制作農家肥,此舉為他省下了不少購置蓮霧肥料的開銷。“今年春節賣了3只羊,賺了8000元!”符圣明笑著說。
在政府的組織下,2017年,符圣明利用幫扶資金加入了蓮霧種養合作社,在當年年底就獲得了1384元分紅。“我種的蓮霧最快年底就能掛果,到收獲時合作社還能代銷,不愁銷路。”符圣明說。
如今在政府的幫助下,符圣明的大女兒已經上大學,即將成為新的勞動力;妻子也在家附近找到了一份工作,符家在2016年實現了脫貧,摘掉了“窮帽”,家庭生活越來越好。“我會繼續學習種養技術,擴大養殖規模,要從脫貧走向致富。”符圣明說。
?
相關鏈接:
脫貧之后當“網紅” 海口永興鎮一大批貧困戶“觸網”轉型
海口瓊山區雅秀村脫貧戶蔡汝東——勤勞肯干學技術 多元發展摘“窮帽”
海南屯昌縣烏坡鎮青梯村發展鄉村旅游助村民脫貧
海口瓊山區殘聯到三門坡鎮文嶺村核查脫貧戶家庭情況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