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口江畔人家小區業主向南海網反映稱,有關部門在他們小區門口附近建污水處理廠。10月11日,海口市瓊山區有關部門針對市民疑慮進行回應:該小區附近建的是河口溪一體化臨時污水提升泵站項目,該項目是處理河口溪河道的污水,凈化消除黑臭后排放,避免河道水體被受污染,希望市民不要產生誤解。
到2018年底前,海口市全市將建成區32個水體全部消除黑臭。目前,紅城湖、道客溝和響水河等3個水體經過一系列措施治理后,水體水質均達到V類水標準,水質明顯得到提升,只有河口溪是全市32條城鎮黑臭水體治理中唯一一條未消除黑臭水體。
瓊山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該河道屬城中村,沒有管網覆蓋,治理難度大,水體主要污染源為周邊居民生活污水,匯聚在河口溪末端并流入南渡江,嚴重影響博雅上路、鳳翔東路、合北路、濱江路等片區居民生活,多次被居民通過12345投訴。因此,迫切需要建設一體化臨時污水提升泵站來處理河口溪河道的污水。
經調查,瓊山區水務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治水辦的指導幫助下,自2016年6月開始深入推進建成區各主要河(湖)的綜合治理,進一步改善和提升該區水體水環境質量。該處為建設一體化臨時污水提升泵站,計劃建成日處理污水2萬噸,且為瓊山區4個水體治理PPP項目包里的一個子項目。
在開展河口溪水體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通過截污納管措施將沿線的88個排污口分東西兩段進行納管集中收集。河口溪西段建了一個污水提升泵站,運行良好;東段納管收集的污水由于沒有污水處理廠,目前在江畔人家對面的污水流入南渡江。同時,在江畔人家對面有一個排水方涵,主要是博雅上路、鳳翔東路、合北路的污水也集中方涵通過河口溪東尾端流入南渡江。為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部門決定在濱江路末端建設一體化臨時污水提升泵站。
據了解,河口溪建設一體化臨時污水提升泵站為瓊山區4個水體治理PPP項目包里的一個子項目,也是出于該區響水河、紅城湖等4個水體水環境治理需要,集中處理(截污)該處周邊居民排放的污水,避免污水直排南渡江污染水體。該項目已通過環保部門的環評手續,由于該污水提升泵站為臨時性建設,根據住建部門意見,臨時性建設項目不需要辦理報建手續。“希望江畔人家業主能理解,政府部門是出于解決河水污染方面考慮。”
?
相關鏈接:
咦!海口一小區業主國慶假期后回家發現家中糞便滿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