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干農活、嘮家常、促生產、奔小康
瓊山區云龍鎮云嶺村黨建引領用心用情扶貧
2016年,云嶺村有貧困戶22戶100人,是云龍鎮貧困戶、貧困人口最多的村。面對“貧困村”“軟弱渙散村”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云嶺村黨支部力求突破,有力帶動了群眾脫貧,走出了脫貧致富的新路子。2017年,云嶺村全面完成整村推進脫貧出列,實現2016年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戶100人如期穩固不返貧,完成任務的100%。
記者 陳麗園 特約記者 林先鋒 通訊員 許晶亮
注重黨建引領 凝心聚力促發展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一線指揮部’作用。”云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馮詩雄說,在推進云嶺村整村脫貧過程中,村委會成立了云嶺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臨時黨支部,負責協調統籌各項工作。以“群眾點單 黨員跑腿”為活動載體,通過開展基層走親、入戶聚餐勞動、聽取群眾點單、爭當模范先鋒活動,構建起“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精準扶貧工作格局;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貧困戶家中,與貧困戶一起干農活、嘮家常、促生產。
“幫扶干部們對我們都很好,就是有他們的幫扶,我們的日子才過得越來越好。”脫貧戶馮所恒說,在幫扶過程中,駐村黨員干部馮爾月不論刮風下雨、逢年過節都到他家走訪談心,像親人一樣關心他們。令人欣慰的是,馮所恒在2017年被評選為“脫貧之星”。而像駐村黨員干部馮爾月這樣真情實意為貧困戶排憂解難的扶貧干部還有很多。這幾年來,云嶺村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6年的9100元增長到2017年的10347元。
注重暖心扶志 激發脫貧致富動力
“我們是用真心換真心。”這是云嶺村扶貧干部常提到的一句話,他們也做到了。駐村第一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帶頭深入農戶走訪,找準貧困戶貧困原因,幫助制定脫貧計劃和細化脫貧措施,鎮村干部自己還經常帶菜入戶、親自下廚做飯、開展家庭聚餐、參與貧困家庭勞動,通過以情動人極大地激發了貧困戶的脫貧希望。“干部們是真的好,處處為我們村民著想,真心實意所做的一切我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脫貧戶劉仁福說。
據統計,自2016年10月以來,20多名鎮、村干部參與云嶺村精準扶貧工作,親自買菜走訪下廚,與貧困戶共同生產勞動,拍攝了22張全家福,參與了40多次家庭聚餐。村、鎮干部被群眾親切稱呼為“廚師書記”“廚師主席”等等,暖心的稱呼一下子拉近了彼此心的距離。同時,云嶺村黨支部利用脫貧電視夜校平臺,以扶貧扶志為導向,開展“脫貧之星”“學習之星”和“服務之星”評選活動,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在全村范圍內形成勞動光榮、脫貧光榮的濃厚氛圍。
注重鞏固提升 確保脫貧不返貧
“以前打零工收入不穩定,現在村里有了產業基地,在家門口打工,每個月掙不少錢,脫貧了要努力致富。”瓊山區云龍鎮云嶺村脫貧戶馮所太說這番話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馮所太告訴記者,他們一家四口有新農合補貼,兩個孩子上學有教育補貼。讓他更高興的是,不僅有分紅,還可以在基地打工,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扶貧不只是讓貧困戶一時脫貧,而要長久致富。”馮詩雄說,村委會依托當地具有的特色資源,先后建起了蘿卜等蔬菜產業基地和三角梅扶貧基地,確保困難群眾脫貧了不再返貧。
雖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摘帽”,但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脫貧戶出現“返貧”。今年,云嶺村黨支部一班人堅持“回頭看”“回頭幫”,與脫貧戶“面對面”“心貼心”進行溝通,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貧困對象脫貧不返貧。
?
相關鏈接:
精準扶貧“不放假” 真情駐村暖人心——記海口美蘭區金堆村駐村第一書記唐其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