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泉鎮貧困戶王云玲:家中養起扶貧豬 脫貧路上信心足
“我現在腦子里天天想著如何把豬養好,把工作做好,不辜負大家對我的幫助。”龍華區龍泉鎮美定村貧困戶王云玲激動地說。原本生活困苦的他,如今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積極發展養豬產業,并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看著日益好轉的日子,他對脫貧樹立了信心,力爭今年摘掉貧窮帽子。
記者鄺曉霞 特約記者劉偉
因病致貧 入不敷出
9月26日上午10點,記者在美定村委會見到王云玲時,他正拿著掃帚打掃地上的果皮和紙屑。“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幫扶,讓我有了穩定工作,現在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王云玲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今年44歲的王云玲,是龍華區龍泉鎮美定村2017年底新增的貧困戶,一家5口人,老母親年過七旬,兩個孩子還年幼,其中長子尚在幼兒園。長期以來,為了維持生計,他四處奔波打零工,收入很不穩定,一家人生活尤為艱辛。
2015年,妻子突然患病,讓原本困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節省支出給妻子治病,王云玲決定不再繼續在市區租房,并回到村里謀生。“誰家要蓋房就幫著干點活,沒辦法,沒有文化也沒有技術,基本賺不到什么錢。”王云玲苦笑道。
讓王云玲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大兒子生病,他帶著孩子到市區醫院看病,院方在診斷過后建議住院。可是,因手頭拮據,加之妻子的病情會不定時發作,若任由妻子一個人在家帶幼子,會存在安全隱患。為此,王云玲只得讓醫院開了針水,再帶孩子回到鎮上衛生院進行輸液治療。
“當時覺得自己很無助,家里老的老、病的病、小的小,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面對全家人期盼的眼神,王云玲卻還是重拾信心,接過生活的重擔,迎難而上。在他心里,始終有著改變的想法:“總要做些什么,不能一直這樣窮下去,不能讓母親、妻子和孩子一直跟著我吃苦。”
捧牢“飯碗” 發展養殖
轉機發生在去年,王云玲被列為建檔立卡的幫扶對象,得到了市、區、鎮、村四級責任人的幫扶,收到了豐盛的“脫貧套餐”:40頭豬,妻子的醫療救助,長子的教育經費。此外,政府還給他提供了一份環衛工的崗位。
每天早晨6點前起床,給豬配好飼料后去上班,下午回來再煮豬食、打掃豬舍,晚上整理家務、哄娃入睡……王云玲的一天,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忙碌且充實。
為了早日擺脫貧困,從準備開始養豬起,王云玲便經常向村里的養豬戶請教養豬知識。“本來覺得養豬嘛,喂飽就行,能有多難。”王云玲說,真正養下來后才發現,需要注意的事項太多:如何選種,如何調配飼料,如何預防豬生病……他經過和小豬們長期相處下來,逐漸摸清了它們的習性,如今豬遇到感冒或一些其它的小問題,他基本上都能自己解決,從一個“小白”變為了養殖“專家”。
走進王云玲的豬圈,一頭頭豬膘肥體壯。“一個月后就能有9頭豬出欄了,一定能賣個好價錢。”王云玲開心地說,按照目前市場價8元/斤左右計算,他賣掉一頭300斤的豬可以有2400元收入。
“我妻子有醫療救助,孩子有教育幫扶,我也有了穩定的工作,今年脫貧我很有信心。”王云玲說,今年8月初,政府也將他家納入危房戶,自家新房在政府的幫助下很快就能建成,他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
?
相關鏈接:
脫貧之后當“網紅” 海口永興鎮一大批貧困戶“觸網”轉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