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恙到哪里去看病,估計90%以上的人都會回答,當然是去找大醫院里的專家去看啊。而醫療水平較高的協和醫院,自然也成為眾多患者的優先選擇。但協和只有一家,所以協和醫院的門庭若市也是聲名在外的,如何能更方便地到協和看病,就成為很多患者的迫切需求。
真可謂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會有欺騙。既然大家都認“協和”這個牌子,這就是商機,就可以做成金字招牌,于是全國各地的協和醫院就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地迅速冒出,據有關媒體報道,有記者通過第三方軟件檢索發現,全國竟有1700多家“協和醫院”。雖然身處北京的協和醫院,并不知道這些“本家”。不但協和醫院有此待遇,“同濟”“華山”等知名醫院,也長期遭遇“傍名牌”困擾,在全國有成百上千的不認識的“親戚”。
這些未經同意,就金字招牌高高掛的行為,毫無疑問不應放任,但令人遺憾的是,盡管在全國各地已經掛起了好幾千家“傍名牌”醫院,但遭遇懲罰或者摘牌的,卻幾乎聞所未聞。
既然“傍名牌”可以帶來知名度,又不會受到什么懲罰,那為什么不這么做呢?這大概就是全國各地“傍名牌”醫院遍地開花的主要原因吧。
但是真的要杜絕這種現象,目前在操作上還真有不小的難度。
我們知道各地醫療機構的規范性及合理性的監督管理,是主要執法部門在當地的衛生監督所,但衛生監督所執法的主要范圍是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的行為有沒有觸犯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果當事醫院取得了行醫資格,在診療過程中沒有違反相關規定,衛生監督所很難因為醫院名稱中有“協和”或者“同濟”的字樣就對其提出更高的法律要求,或者因為名字問題對其采取懲戒的行為。
而且,傍名牌的行為更像是一次商標盜用行為,如此,對這些“傍名牌”醫院的管理更像是屬于工商部門的職責。可是協和醫院作為一個品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認定為被冒用,這確實需要一些具體的技術操作和條文解讀。并且,就冒用品牌這事,更多的時候需要被冒用者自身站出來維權,協和醫院作為一家公立的綜合醫院,自身事務還忙不過來,哪有精力關心誰來傍自己名字的問題?
這折射出當前醫院管理存在的諸多不足。特別是在法律銜接的灰色地帶更難監管。醫療行為直接關系百姓的生命健康,一些不切實際的名稱如果可能給患者帶來誤導,應該作為公共事件來處理。就此而言,規范醫院的名稱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并且應該對名稱的關鍵要素進行界定,在其申請備案時就做好界定,規避相關機構在名稱上做文章。
除此之外,還是要建立合理的醫療網絡,生病了到規范的醫療網絡中就診,按需求轉診,一家醫院能不能進入規范的診療體系,根據其業務口碑而定。如果能保證這一點,醫院“傍名牌”也就占不了多少便宜了。
(作者:鄭山海,系醫務工作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