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江鎮潘在發勤勞摘掉“窮帽”變身“養豬大戶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在美蘭區三江鎮扶貧干部中,潘在發的脫貧故事深深地感染了許多干部群眾。從一名幾乎一無所有的貧困戶,到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養豬大戶”,華麗轉身的背后,凝聚著老潘始終堅守的執著信念:唯有勤勞奮斗,才是通往美好生活的捷徑。
“現在豬肉行情不錯,我的肉豬趕上好時候,能賣上好價錢了。”11月22日下午,潘在發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已經賣了19頭豬,獲得將近3萬元的收入,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
回想過去的艱辛日子,年過50的老潘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一家6口人,3個小孩在上學,妻子在家照顧孩子,還有一位年邁的母親需要贍養,他是家里的“頂梁柱”,多年來家里的主要收入就是靠著他種地的收成,雖然不富裕,日子還算過得去,全家吃喝不愁。
“種地最怕天災,躲都躲不過。”老潘回憶,2014年的超強臺風,將他辛苦種植的橡膠和瓜菜全部摧毀,顆粒無收。最難過的時候,這個堅強的漢子,在地里默默留下了傷心的淚水。
靠著以前的積蓄,老潘也在積極恢復生產,可是苦于資金缺口太大,勞動力不足,難以重現往日的規模,生活越來越貧困。“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2016年,我們全家被列入精準扶貧的貧困戶,生活才迎來轉機。”老潘最關心的還是孩子的上學問題,由于沒錢,孩子差點無法繼續讀書。
“我家3個小孩,現在每年一個人有2400元的教育補助,只要省著點花,上學的開銷完全夠了。”老潘說,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在教育扶貧的幫助下,讓孩子們能在學校里安心讀書,這是他最開心的事兒。2016年年底,一家人通過勤勞奮斗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不僅如此,在危房改造資金的支持下,老潘將原來破舊不堪的老房子拆除,重新蓋了10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再也不用擠在15平方米的破舊瓦房里。
“老潘的內生動力很足,積極主動申請發展養豬產業,增加家里的收入。”三江鎮一扶貧干部告訴記者說,考慮到潘在發有養豬的經驗,2016年6月,鎮里重點幫扶他20多頭豬,并且修建了近100平方米的豬舍。
雖然一開始由于技術不精,也死了幾頭豬,不過老潘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倔勁,經常跟其他養豬大戶、畜牧專家交流請教,并且堅持每期上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學習養豬知識,技術越來越好,現在規模已擴大到80多頭,成了村里有名的“養豬大戶”。不僅脫了貧,潘在發還被三江鎮政府聘為“田教授”,實地傳授經驗,帶領其他貧困戶一塊發展養豬產業。
“趁著行情好,下個月我準備再賣15頭豬,估計能賣3萬多元。”對于未來,老潘信心十足,他計劃擴大養殖規模,用勤勞的雙手,搞好產業走向致富路。
?
?
相關鏈接:
“第一書記”:脫貧攻堅打通“最后一公里”
海口“四抓四促”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落細落小落到實處
海口扶貧愛心日正式設立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