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城湖:留住一汪碧水 惠及一方百姓
12月2日,環海南島國際皮劃艇巡回賽(海口站)暨千人皮劃艇嘉年華在紅城湖拉開序幕。 見習記者 蘇弼坤 攝
“水里魚多了,湖心島也多了不少鳥。”近段時間,每天都會來湖邊逛逛的譚毓春老人發現,經過水體治理后的紅城湖,水質有了明顯改善,不僅引來了魚和鳥,清新的空氣、通透的湖邊景觀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駐足觀賞。
近兩年,海口通過加大對內湖水體的治理,城市品位不斷提升。12月2日,經過水體治理后的紅城湖,憑借優質的水域資源、便捷的交通區位,引來了國際水上賽事:2018海南親水運動季重點賽事項目——環海南島國際皮劃艇巡回賽(海口站)暨千人皮劃艇嘉年華活動在此開賽。水清岸綠景美,紅城湖給眾人留下了最美的印象。
紅城湖附近三角梅花競相綻放。 記者 石中華 攝
轉變思路 科學治理
紅城湖,海口市區最大的淡水湖,平均水深約2.5米,面積約31萬平方米,匯水面積達到1.61平方公里,是一個集觀賞、蓄洪、泄洪為一體的多功能湖,也是府城地區不可多得的休閑娛樂場所。
瓊山區水務局主任科員陳勇介紹,紅城湖周邊是老城區,由于歷史遺留和管網建設不完善等問題,導致金花村、朱云路、高登西一帶以及中山北路等片區存在雨污合流、雨污管道私接錯接、城市市政管道老化損壞等。大量生活污水通過雨水箱涵出口排放到紅城湖,導致其水體水質惡化,黑臭現象嚴重。同時,紅城湖西南角為死水區,水體流動性較差,湖內積淤嚴重。本是府城地區難得的親水戲水之地,卻因水體污染讓人不可親近。對于紅城湖,周邊百姓可謂是又愛又恨。
近十年,紅城湖治理一直是大家牽掛的熱點問題。轉機出現在2016年,海口以美舍河為示范,以點帶面、逐個突破,繼而全面推動全市32個城鎮內河(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其中就包括紅城湖。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紅城湖水體污染問題,瓊山區轉變治水思路,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制定印發了《海口市瓊山區城鎮內河(湖)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方案》,成立瓊山區城鎮內河(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專門工作班子,并下設8個工作小組,即綜合組、項目組、環保組、摸排組、截污納管組、園林組、宣傳策劃組、專家顧問組,明確了各個組的工作職責和要求,為水體治理服務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在治水模式上,瓊山區引進社會資本,采取“PPP+EPC+跟蹤審計+過程監管”模式,通過市場化的管理方式,實施水體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確保治水效果;在設計方案和工程上,采取截污、清淤、補水、亮化、生態修復等長短結合的治理措施,保證長效水體治理。
“候鳥”老人在紅城湖畔練習麒麟鞭。 記者 石中華 攝
控源截污 提升水質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海口北林清泓水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總工于濱還記得一年多前剛接手這個項目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通過紅城湖邊兩個2.2米高、3米寬的排水箱涵追根溯源查找污水源頭。“為了徹底解決污水對紅城湖造成的影響,我們采用技術資料信息搜集分析、技術人員全區域管道布網式摸排、蛙人入涵排查以及CCTV機器人排查等多種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對紅城湖片區上游管網進行深入排查。”
“那半年時間里,我們摸排組每人一根鐵棍、一把錘子,像尋寶一樣在大街小巷翻井蓋。”時至今日,回想當時摸排情形,陳勇依舊記憶深刻。他介紹,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污染源,不讓一滴污水進入紅城湖,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多次入井摸排。除此之外,當時瓊山區在區治水辦和治理公司排查的基礎上,還廣泛發動各部門、各街道辦、各社區居委會以及轄區群眾等社會力量多次深入排查每一個直排口。
治水不易。瓊山區在摸排污染源上,據初步統計,摸排管網9公里,光排水口井蓋就翻開過2400多個。最終經過半年的排查發現,紅城湖排污口上游共有26個排放口,每日排入的污水量達到34500立方米。
“治水必先治污。”于濱介紹,在找到污染源頭后,項目組經過科學分析,制定了包含26處關鍵截污點截污和兩套新建截污管線的整體市政管網改造方案。截止到2017年8月完成全部截污工作,截污管道1.2公里,紅城湖片區污水全部通過污水管網排入龍昆南污水主干管,最終匯集到白沙門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我們通過控源截污和末端截污,徹底消除了紅城湖受污水污染問題,為紅城湖水質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市民在紅城湖附近跑步健身。 記者 石中華 攝
統籌治水 保持長效
“除了有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里外,紅城湖因為流動性差,泥沙多,自凈能力差。”陳勇說,為了解決紅城湖底泥污染等內源污染因素,項目組采用整體清淤和底質改良等技術措施加以整治,并采用生態補水等技術方案保證湖水的流動性。截至目前,紅城湖累積清淤約24萬立方米,水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還以海綿城市理念進行“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降低初期雨水徑流污染。
為了保護紅城湖一汪碧水,瓊山區積極打擊水環境違法行為,對水體沿線錯排亂排污水行為及時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督查整改;建立水環境治理項目保障制度和聯合執法制度,市政、環保、城管、交警、農林、國土等部門以及街道辦、社區都主動為紅城湖水體水環境治理項目提供服務,形成合力;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由副區長擔任該湖的湖長,負責組織承擔湖泊管理保護工作,牽頭組織對侵占破壞湖泊等問題依法進行整治,對相關部門和下一級湖長履職情況進行督導和考核,協調相關部門解決各類問題,構建起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江河湖庫管理保護機制。
如今,紅城湖水體水質從《住建部城市黑臭水體分級標準》中的嚴重黑臭達到去除黑臭標準,也從《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劣五類水體達到了地表水五類水標準,群眾滿意度調查反應良好。
鳥瞰紅城湖猶如鑲嵌在城市中的“翡翠”。 記者 石中華 攝
城市公園建設 樂了周邊居民
連日來,紅城湖公園項目工地,多臺挖掘機齊上陣,一片繁忙景象吸引了不少市民關注。據瓊山區城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紅城湖公園占地面積約38.64公頃,11月18日開工,計劃明年8月完工,不僅新建棧道、親水平臺、休閑廣場和繞湖2.5公里的健康步道等,還將完善片區排水、照明、綠化等配套。根據規劃,紅城湖公園將打造成集旅游、休閑、文化為一體的活動場所,建成后將惠及周邊數萬居民。
紅城湖要建成一個城市公園,樂壞了周邊居民。12月3日,來自安徽的候鳥老人方麗梅在紅城湖邊不停拍照,與已經進入嚴寒冬季的北方相比,溫暖如春的氣候讓湖邊的三角梅和不知名的野花爭相怒放。“紅城湖邊空氣好,環境美,這里建成公園后肯定會更美。”方麗梅高興地說。
“現在水質是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水又黑又臭,走路都不愿意經過這里。”坐在旁邊的朱大爺說,現在紅城湖不僅水變清了,周邊的綠化通透美觀,每天下午送完孫子上學,就坐在這里邊看風景邊等孩子放學,不用再到別處轉了。
“你們是沒有見過紅城湖以前的樣子。”年過70的譚毓春老人一直住在附近,大半輩子的時光都在紅城湖周邊打轉。在他印象中,上世紀60年代的紅城湖,湖面比現在寬闊,湖水清澈見底,下班后來湖邊還可以買到剛被捕撈上岸的淡水魚。
看著紅城湖公園項目開工,譚毓春老人很是激動,他說,每天騎個電動車繞著湖邊轉一轉,心里估摸著哪里應該建個棧道哪里建個廣場,期盼公園早日完工。
?
?
相關鏈接:
海口紅城湖片區22層八達大廈動拆
國際皮劃艇巡回賽海口紅城湖開賽
海口:紅城湖上 激情揮槳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