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城湖附近三角梅花競相綻放。 記者 石中華 攝
轉變思路 科學治理
紅城湖,海口市區最大的淡水湖,平均水深約2.5米,面積約31萬平方米,匯水面積達到1.61平方公里,是一個集觀賞、蓄洪、泄洪為一體的多功能湖,也是府城地區不可多得的休閑娛樂場所。
瓊山區水務局主任科員陳勇介紹,紅城湖周邊是老城區,由于歷史遺留和管網建設不完善等問題,導致金花村、朱云路、高登西一帶以及中山北路等片區存在雨污合流、雨污管道私接錯接、城市市政管道老化損壞等。大量生活污水通過雨水箱涵出口排放到紅城湖,導致其水體水質惡化,黑臭現象嚴重。同時,紅城湖西南角為死水區,水體流動性較差,湖內積淤嚴重。本是府城地區難得的親水戲水之地,卻因水體污染讓人不可親近。對于紅城湖,周邊百姓可謂是又愛又恨。
近十年,紅城湖治理一直是大家牽掛的熱點問題。轉機出現在2016年,海口以美舍河為示范,以點帶面、逐個突破,繼而全面推動全市32個城鎮內河(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其中就包括紅城湖。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紅城湖水體污染問題,瓊山區轉變治水思路,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制定印發了《海口市瓊山區城鎮內河(湖)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方案》,成立瓊山區城鎮內河(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專門工作班子,并下設8個工作小組,即綜合組、項目組、環保組、摸排組、截污納管組、園林組、宣傳策劃組、專家顧問組,明確了各個組的工作職責和要求,為水體治理服務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在治水模式上,瓊山區引進社會資本,采取“PPP+EPC+跟蹤審計+過程監管”模式,通過市場化的管理方式,實施水體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確保治水效果;在設計方案和工程上,采取截污、清淤、補水、亮化、生態修復等長短結合的治理措施,保證長效水體治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