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濟日報》點贊海口以河湖治理為突破口,全面提升生態環境
椰城又見清水流
近年來,海南省海口市落實海綿城市理念,以美舍河治理為突破口,構建生態過濾系統,搭建生態廊道,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統籌推進“一河一湖一策”,對全市水體進行生態化改造和生態修復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海南省海口市曾經是一座水清岸綠,湖清景秀的水城。伴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海口也跟全國很多城市一樣,遭受到管網堵塞和水污染的困擾。
一群小朋友在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感受濕地的生態之美。 記者李天平 攝
治水之路不平坦
以海口東湖、西湖兩個相連水體的治理為例。30年前,東西湖處于海口城市中心,屬于密閉性湖泊,也是當時海口惟一的公園水域。湖水水面面積7.5萬平方米,水深0.8米至2米,容積約7.5萬立方米。
東西湖原有溝渠與美舍河相連,使之有活水補充。20世紀六七十年代,原有的溝渠逐漸被堵死、填平,蓋上了民房。東西湖水成了死水。
“30年前的海口主城區不大,全市約一半的雨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匯入東西湖和大同溝,然后經五孔橋入海。直到今天,東西湖污水匯流面積仍為138.14萬平方米,地表徑流匯水面積324.64萬平方米。”海口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鄧新兵說,雨季,混合了污水的雨水流入東西湖,污染物大量蓄積;旱季,沒有雨水稀釋時,污水加之淤泥里厭氧微生物分解作用,讓湖水氣味十分難聞。
為了治理湖水,30年前海口就提出了截污、清淤、引清流入湖幾個環節同步進行的方案。只不過在當時的條件下,截污是截住晴天時的污水,用泵站提升再直排入海;雨天,污水仍溢流進湖里。至于引清流入湖方案,當時提出了引美舍河水入湖、打井取地下水補充、利用自來水補充以及利用海水潮汐補充4個方案。
“但這幾個方案都行不通。”鄧新兵說,30年前,東西湖首次治理,此后每次的治理都從清淤開始。20世紀80年代末,海口還曾把從東西湖中清出的淤泥用于綠化,又是筑壩,又是換沙,近一年的施工完成后,周邊環境的確煥然一新,但時間一長,水質又開始變壞。
“治水思路亟待改變。”鄧新兵說。
從“清淤運動”到綜合整治
2017年11月份,東西湖治水的系統性方案確定。
新一輪東西湖系統治水方案的核心是什么?“雨天降低東西湖水位,增加蓄水空間,緩解內澇;晴天增強湖體循環,利用自然修復和人工強化的系統綜合措施,恢復水體自凈能力。”鄧新兵說,“把這偌大的湖體當成一個魚缸。”
“用‘水體循環、自然降解、設備兜底’這12個字可概括東西湖系統治理的水質凈化技術線。”海口市副市長文斌表示。
2018年3月底,東西湖施工圍擋被拆除,海口市民眼前一亮,只見一片開闊的湖面,草坡柔和的弧線與湖岸濕地相接,粉美人蕉、睡蓮、鳶尾盛開,濕地前方是清澈的湖水,幾只小鴨列隊在湖面漫游……
治理后的東西湖,降雨量在13毫米以下時,雨污混合水首先收集至大同溝溢流管道,排入市政污水廠處理。遇到超過13毫米的降雨量時,由于最臟的部分已經排走,大雨來臨,東西湖變成調蓄池,雨污混合水排入湖里,待雨停后則啟用設備凈化水體。
一體化水質凈化設備被安裝在人民公園西門附近。大雨過后,東西湖水經西湖小石橋處閘門流進大同溝,湖水下降,一體化設備啟用,從鋼壩閘處抽取污水進行處理。
當湖水降至7萬立方米以下時,一體化設備一天處理2萬余立方米水,大約3天就可將湖水整體循環一遍。設備凈化后的水,經管道輸送至湖邊濕地,從濕地底層滲透,經濕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再次凈化后溢流入湖里。
可以說,湖體內部已經構建出一套相對完善的水生態系統,如水生植物、水生微生物、生態浮島、生物滯留帶等。水體循環、自然降解、設備兜底環環相扣。
“天氣晴朗時,工人們會劃著小船打撈水草。這些專門種植的水草能帶走水里的氮、磷等富營養物質。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我們把過去各類水質提升的單向技術,系統綜合運用起來,將東西湖看成一個整體。”文斌說。
河湖治理沒有終點
海口始終堅持河湖治理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即“一河一策”“一河一圖”“一河一表”“一河一群”“一河一檔”工作機制,加強水體治理工作的管理。
這種管理在海口市美舍河治理中顯現出重要作用。2016年4月,海口市啟動了美舍河綜合治理工程,圍繞“生態修復”“服務民生”等核心理念,將水體治理融入生態修復,以水體治理惠及民生,用生態修復進一步激活城市的發展動能。
2017年,按照中央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決策和部署,海口市河長制工作得到進一步深化,原來由區政府領導擔任河長,今年初調整為常務副市長擔任河長,不久又升級為市委書記、市長擔任“雙河長”。
2017年3月20日,美舍河鳳翔段施工第40天,園內八級梯田已現雛形;3月26日,擋墻修筑后,整理出梯田濕地面積1.4萬平方米;4月2日,開始往梯田濕地里填料,隨后種植睡蓮、再力花等水生植物;4月11日,三級梯田完成蓄水實驗,經過植物和兩層粗石子、細石子的過濾,水逐漸變清。
“鳳翔梯田濕地近期每天處理0.5萬噸生活污水,遠期將可處理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尾水。它融合了10余項中國科學院水處理專利技術,包括人工濕地的生物生態組合工藝,高效的反硝化除磷填料組合,植物固體碳源補充,污水的快速布配形成動態的保水層等。”海南天泰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坤介紹。
海口治水之路仍在繼續。在美蘭區,轄區內87個水體納入河湖長制管理。“目前,海口市各區已經建立區、鎮(街)、村(居)三級河湖長微信工作群、區管水體河湖長制微信工作群及各職能部門河湖長制聯絡員工作群等,把河湖長制工作成員單位的主要領導、各級河湖長、各單位河湖長制工作信息員等加到同一個微信群里,大家可以隨時隨地掌握河湖長制工作動態。”美蘭區河長辦主任肖超告訴記者,“各個大大小小的微信群形成一張張‘河湖長工作網’,實時促進信息共享互通,高效協調處理涉河湖的各種問題”。
(原載于2018年12月10日《經濟日報》13版,記者何偉)
?
相關鏈接:
《人民日報》點贊海南陵水生態保護:守護“珍珠海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