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的冬天特別冷,最低時能達到零下20多攝氏度。但照金北梁紅軍小學的孩子們不穿棉鞋、不戴手套,手腳和心里都是暖暖的。
“學校教室、宿舍和食堂里都有暖氣,非常溫暖。”正在教室飲水機前接水的四年級學生王天嬌對記者說。
“現在的學生在這里上課,太幸福了。”年屆六十的老教師段公社,記憶最深刻的是過去孩子們冬天上學的苦——
小學1955年始建時只有幾間土坯房。山里人家住得分散,多數學生上學要踏冰過河、翻山越嶺十幾里。沒有暖氣也沒有烤火爐,學生手上腳上常年都有凍瘡,家長送孩子上學都提著烤火盆。
段公社說,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從中央到地方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和投入與日俱增,特別是革命老區上學難的問題引起全社會的關注。2000年6月16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的夫人齊心同志來到照金革命老區。看到北梁小學落后的教學狀況后,她號召全家捐資15萬元對北梁小學進行遷址新建。此后政府和社會各界先后投資800余萬元,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持續改善,現在已由原來的初小恢復為農村寄宿制完全小學。
“我們學校教學樓和綜合樓可漂亮了,有微機室、圖書室,還能洗熱水澡。每天都能吃到免費早餐和午餐,有專門的校車接送……”說起學校的好,三年級(1)班的陳子涵“剎不住車”。
在四年級(1)班,教室前面的電子白板里播放著《紅色照金》紀錄片——一堂以“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為主題的紅色教育班會正在進行。
“學校遷建前的原址位于陜甘邊特委陳家坡會議舊址,學校天然就帶有紅色基因。辦學條件好了,我們‘傳承紅色基因’的辦學主題一直沒變。”校長封崗戰介紹說,學校除每周定期開展一次紅色教育課堂,還請老革命、老紅軍給學生講解革命歷史,組織師生到照金紀念館、薛家寨革命遺址、陳家坡會議舊址參觀學習革命歷史,組織師生重走長征路,親身體會長征精神。
走在校園里,記者看到一幅漂亮的校園效果圖。“明年新學期,占地28畝的新校園就將建成,不僅有音樂、美術、計算機等功能齊全的教室,還有現代化的標準操場。”副校長陶建剛介紹。
今年5月,照金北梁紅軍小學二年級和三年級的51名小學生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學習革命歷史的體會和學校發展變化的情況,表達了感恩奮進、早日成才的決心。不久,孩子們收到了總書記的回信:“希望你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將來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這讓學校全體師生無比激動和振奮。
“我們在做好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同時,將進一步做好紅色教育傳承工作,引導學生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知識,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銅川市耀州區政府副區長寇愛萍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