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更新 海口幸福感加碼
經過城市更新后的海口騎樓老街道路干凈整潔,成為市民游客的游玩勝地。 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在這里住了幾十年了,眼看著小巷變成了花園社區,別提多舒心了。”居住在中山街道西門外社區的趙尹德大爺提起環境變化笑得合不攏嘴。
近年來,海口加快推進城市更新,狠補基礎設施短板,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數。如今,曾經“臟亂差”的背街小巷變得清爽了,治理后的內河重現碧波,文明風氣隨處可見,海口這座日益進取的城市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民生為本 提高百姓幸福指數
12月19日早晨,冬日的微風吹拂椰城,中山街道西門外社區已然熱鬧起來。吃早餐、喝老爸茶、修鞋、理發……在這條不到300米的老街上,小超市、裁縫店、雜貨店、餐飲店、美發店等一應俱全,市民穿行在融合了瓊崖歷史人文氣息的街巷中,享受著15分鐘便民生活圈帶來的極大便利。
借助城市更新的東風,海口推進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統一規范店鋪招牌,把美食、購物、理發、配鎖、修自行車、修鞋、手機貼膜、縫紉等生活服務類行業集中起來,在路口制作便民服務站點分布示意圖。同時,積極吸納流動攤販和低收入困難群眾,讓其入店經營。
小菜場系著大民生。開展城市更新以來,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展示海口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海口從“表”到“里”對全市42家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如今,市民驚喜地發現,市場攤位變大了、環境潔凈了。
為改善市民出行居住環境,海口加大背街小巷改造力度。目前,全市2000多條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后,墻面更加美化、綠化帶疏密有致,車輛停放有序、天空雜亂的電纜線揮別“蜘蛛網”、節能路燈照亮出行路、健身休閑場地點亮居民宜居生活……
如今生活在海口,就是一個大寫的“幸福”。
生態修復 河湖重現水清岸綠
每當傍晚,三角池東西湖畔總會迎來休閑的人們,湖池岸邊、親水棧道上,游客、市民閑適駐步,共享良好生態環境帶來的愜意。據悉,為保護改造后的東西湖,20多名周邊居民、企業人士主動報名,成為首批“百姓河長”,通過履行河湖巡查,帶動居民護河愛水。
作為“百姓河長”之一,梁觀愛每天都會來東西湖進行巡查。“東西湖改造后,環境變美了,市民的生活習慣也在悄然發生改變。亂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少了,大家更懂得愛護這里的改造成果。”梁觀愛說,東西湖的變化,讓居住在這里的群眾更加自覺維護。
海口在開展城市更新過程中,大力推進“五化”先行、城市修補、生態修復,轉變治水思路,以美舍河為示范,以點帶面、逐個突破,繼而全面推動全市32個城鎮內河(湖)水環境綜合整治。此外,全面規劃和管控城市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系統開展生態修復、城市功能、公共設施等專項規劃,提升城市品位和價值。
如今,城市更新,讓市民更加主動融入,形成合力,筑起城市文明新高度。未來的海口,將變得更具魅力,更加文明和諧。
崇德向善 文明成為行動自覺
“累了吧?快進來喝杯水。”19日,在海口市振興路三棵樹定安農家雞飯店,老板娘薛小蘭像往常一樣,招呼路邊的環衛工人進店歇腳。海口城市更新,更是人的更新。如今,海口人愛家愛城的情懷,對城市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不斷增強,每天都會上演不同的暖人場景。
據悉,海口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主題,注重抓好宣傳教育、典型示范、傳統節日、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優化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推動城鄉環境更優美、社區更和諧、生活更幸福。
“電動車請靠里走,注意安全。”每天早晚高峰,在海府一橫路,市民總會被一位身著紅色志愿者馬甲的老人所吸引,他不停地走動、揮舞旗子、做各種交通手勢,只為保護市民安全。老人名叫路慶會,今年68歲,自去年7月份,他成為一名交通疏導志愿者以來,風雨無阻,每天堅持引導交通,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路過的市民。
在海口,志愿服務不斷蓬勃發展,已有超過26萬名注冊志愿者活躍在城市大街小巷,開展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社區服務、助老助殘、城市文明、扶貧助困等志愿服務活動,讓市民實實在在感受到志愿服務的溫暖,成為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生力軍。
?
?
相關鏈接:
北部灣城市嘉賓點贊海口城市更新下足“繡花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