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6日,海口市海甸溪,水上環衛工正在工作。 本報記者 袁琛 攝
陽光直射到甲板上,沒有任何遮陰之處。身著環衛服、救生衣并戴上帽子口罩,在垃圾打撈船上暴曬半個小時后,海口水上環衛工岳春華全身汗濕。
2月6日,大年初二。上午7時,同往常一樣,海口龍馬環衛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水上環衛工岳春華準時趕到海口龍珠灣,和兩名同事一起登上垃圾打撈船,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岳春華今年42歲,四川巴中人,身上有著“川妹子”的那股爽朗干練。水上環衛工需要攀高爬低,還要會游泳、力氣大,以男性居多。2007年,她進入海口市龍華區水上環衛隊,負責龍珠灣至海甸溪流域的水上垃圾清理工作,成為這支隊伍中為數不多的女環衛工,一干就是12年。
“和路面的環衛工相比,水上環衛工雖不用披星戴月,但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海口龍馬環衛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水上環衛經理伍梓瑞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海口常年高溫暴曬,經過水面折射后,人感受到的溫度比在地面時更高。再則還要耐臟耐臭,過去的龍珠灣污染嚴重,水面上經常漂浮死魚,打撈的時候,蒼蠅蚊子直往臉上撲,必須戴口罩。此外還必須臂力過人,否則無法堅持使用竹竿在水中打撈垃圾。
海南日報記者跟隨水上環衛工一同登船,向海甸溪方向駛去。一根5米長的竹竿,竹竿一頭綁著不銹鋼網罩,這便是他們的打撈工具。登船后,岳春華一直站在船頭,把竹竿橫在胸前,眼睛在水面上四處搜尋。
多年的工作經歷,已讓她練就了眼尖手快的本領。一看到塑料瓶、泡面盒,岳春華立刻把竹竿伸過去,撈上岸放進竹筐內,整個過程不過5秒。
水上哪里的垃圾多,岳春華更是熟門熟路。打撈船駛到海甸溪岸邊,開始來回左右調轉。“這里漁船多,垃圾也多。”15分鐘后,撈起的垃圾、水草裝了滿滿兩筐,幾名環衛工已是滿頭大汗。
10時30分,水面上的垃圾已打撈得差不多,岳春華終于能坐下來休息片刻。她用毛巾擦了擦汗水,擰開水杯,狠狠灌了幾口:“要是夏天,我一天能喝上10升水。”岳春華說,這幾年,經過“雙創”和水體治理,龍珠灣水域的垃圾、死魚已經少了很多,臭味也沒了,讓水上環衛工的工作輕松不少。
“一開始我也會暈船、中暑,臉曬到脫皮,撈到腐物嘔吐不止,現在早已習以為常。”岳春華說,春節假期是環衛工最忙的時候,“12年來,春節都是丈夫帶著兒子回四川老家過年,我一個人在海口。”
每逢佳節倍思親,岳春華當然想回家,更掛念家里80多歲的父親母親:“好在現在能手機視頻,我能聽到爸媽的聲音,看到他們的樣子,已經覺得很滿足。”
11時,打撈船開始返程。“快看!快看!”岳春華突然興奮地叫起來——陽光下,銀色的小海魚在水面上下跳動,十幾只白鷺正在翩飛覓食。“能用汗水換來海口的一灣碧波,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慰藉。”岳春華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本報海口2月6日訊)
?
?
相關鏈接:
“水上環衛工”40℃高溫下作業 守護300萬人用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