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這是一段延續了很久的“親情”,久到從燃煤油燈的日子到用上電燈的日子,久到王先富、王仁鳳夫妻倆已經記不清第一次為黃英鑾送飯是什么時候。他們只記得,多年以前老人曾給予他們一家關愛和幫助。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感動海南|貧困殘疾夫婦照顧百歲獨居老人 報恩18載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9-03-11 09:29

      原標題:34年前,她借給他們50元救急

      18年前,她下不了床孤苦無依,他們知恩圖報 拉電線、裝電燈、接水管、包攬農活……

      貧困殘疾夫婦照顧百歲獨居老人 報恩18載

    王仁鳳為黃阿婆梳頭

    王先富為黃英鑾的小屋接上自來水

      這是一段延續了很久的“親情”,久到從燃煤油燈的日子到用上電燈的日子,久到王先富、王仁鳳夫妻倆已經記不清第一次為黃英鑾送飯是什么時候。他們只記得,多年以前老人曾給予他們一家關愛和幫助。

      101歲的黃英鑾阿婆是屯昌縣烏坡鎮青梯村委會大戶村的“五保戶”,老伴早已去世,唯一的女兒早年嫁到外村,如今也已年過古稀。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鄰居王仁鳳開始幫黃英鑾干農活。2001年之后,王仁鳳夫婦把照顧老人的重任全都攬了過來。肢體殘缺、家境貧寒的王先富、王仁鳳夫婦和孤苦無依的黃英鑾阿婆,在這小小的山村里,詮釋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千年古訓。□南國都市報記者 賀立樊 李夢瑤 文/圖

      一盞

      準時亮起的電燈

      每天16時許,王仁鳳來到自家廚房前,把一個插頭插進插座,廚房里的燈并沒有亮起,而屋外小路旁的一間小屋里,卻亮起了燈光。年過百歲的黃英鑾阿婆坐在燈下吃著橘子,墻角的柴爐上,燉好的一鍋肉飄著香氣,桌子上一袋橘子澄亮飽滿,這些都是王仁鳳買的。

      這盞電燈每日準時亮起,已持續一年多。以前,黃英鑾的小屋只有一盞煤油燈,一年多前,扶貧單位打算為她裝電燈,卻被拒絕了,她嫌麻煩。王仁鳳看出了黃英鑾的心思,“她很節約,不想增加電費。”

      沒和黃英鑾商量,王仁鳳夫婦悄悄為她的小屋拉電線,裝電燈,電線的另一頭連接著王仁鳳家的廚房。一年多來,王仁鳳和王先富每天傍晚準時為黃阿婆家的電燈通電。

      這筆電費自然地就算到了王仁鳳家的頭上。“平時省著點,就當家里多用了幾度電,就當是還在買煤油。”王先富笑著說。

      2001年開始,黃英鑾年事已高,漸漸下不了床,從那時起,王仁鳳就定期為她買煤油,幫她挑水砍柴。18年來,每次買菜時,王仁鳳都會為黃英鑾阿婆買一份,做好的飯菜也給黃阿婆送去一份。三年前,王先富買來一根水管,一頭接著自家水龍頭,另一頭伸進老人家里。

      黃英鑾滿頭的銀發整整齊齊,身上的衣服干干凈凈,這些都是王仁鳳打理的。黃阿婆每每見到王仁鳳,總會笑著喊一聲“阿鳳”。

      一次

      失去右腿的意外

      事實上,王仁鳳先天跛腳,以前家庭經濟并不富裕,甚至長期處于貧困。兩個兒子在外打工,夫妻倆在家務農,每月的固定收入只有440元低保。

      “在扶貧單位的幫助下,王仁鳳家蓋起了新房,養了雞,如今才算是真正脫貧。”駐村“第一書記”溫航軍說,“王仁鳳夫妻倆都是殘疾人,仍一直悉心照顧鄰居。”

      “我讀中學時,王仁鳳幫助黃英鑾老人的行為就在村里盛傳。”青梯村黨支部書記王小銘還記得,上個世紀90年代,王仁鳳就已經開始幫助黃英鑾,“幫她干農活,幫忙收稻子、撿柴火。”

      那時,黃英鑾孤身一人生活,70歲了每天還得下地干活。王仁鳳和王先富商量后,把黃英鑾家的農活“攬”了過來。

      2006年的一天,王先富趕著黃牛幫黃英鑾犁田。途經一塊坡地時,黃牛突然受驚,犁耙瞬間翻轉,重重地砸在王先富的右腿上。“當時右腿被砸得皮肉綻開,我疼得打滾。”村里人勸王先富趕緊上醫院治療,可是當時家境貧困的王先富,心疼治療費用,選擇在家敷草藥。沒想到,傷口潰爛。

      之后,王先富仍硬撐著繼續干農活。強撐了7年后,2013年,王先富才去醫院治療,但已經太晚了,“醫生說保不住了,只能截肢。”就這樣,王先富失去了右腿,裝上假肢。

      一份

      無以為報的恩情

      王先富的大兒子王人俊今年37歲,他稱黃英鑾為“老祖奶”,在他兒時的記憶里,幾乎都是“老祖奶”的身影。“老祖奶是我家鄰居,小時候爸媽每天下地干活,老祖奶就過來照顧我,我是她帶大的。”

      “黃阿婆是‘五保戶’,逢年過節能收到一些慰問品。”王先富告訴記者,有一年中秋節,家里幾乎揭不開鍋,兩個兒子嚷著要吃月餅,黃英鑾聽到后,拿來了一塊月餅,切成兩塊分給王先富的兩個兒子。

      王人俊3歲時,生了一場大病。王先富火急火燎地把兒子抱去衛生院,因付不起幾十元的醫藥費,他絕望地把兒子抱回了家,難過得直落淚。黃英鑾得知王人俊生病后,將50元塞到王仁鳳手里說,“趕緊拿去給孩子看病。”

      王先富說,那時,忙活幾個月收成100多斤地瓜,扛到鎮上賣才掙3元錢,“那時的幾十元,對于我們家就像天文數字。”

      30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這件往事,王仁鳳都紅了眼眶。“要是當年沒有黃阿婆的幫助,不知我們家現在會是怎樣。”后來王家兩個孩子交不起學費,也是黃英鑾雪中送炭。王仁鳳知道,黃英鑾的經濟并不寬裕,這些錢都是她省吃儉用攢下來的。

      “她說那是‘給的’,我們當是‘借的’,只要湊夠了,我們就會還給她。”王仁鳳說,但黃英鑾每次都拒收錢,她只好把錢悄悄藏在老人家里,事后才告訴她。

      一段

      特殊的“親情”

      近幾年,黃英鑾的身體每況愈下。去年1月份,黃英鑾突然暈倒,王先富騎摩托車送她去衛生院的路上,騎得飛快。“我的右小腿沒有了,心里很難受,但是我從來沒有怨過她。”王先富說,自己失去右小腿是因為缺乏醫療知識,而黃英鑾對于他們一家的恩情,值得他們夫婦用一生來報。

      “父母照顧‘老祖奶’的身影,我都看在眼里,他們老了以后,我也會這樣照顧他們。”王人俊說。

      “黃阿婆對我們有恩,我們不能忘。”王先富說。黃阿婆對王先富一家這份無以為報的恩情,早已化為一段沒有血緣的“親情”,這份情義,王先富一家依然會繼續堅持維持下去。

    ?

    ?

    相關鏈接:

    沒有血緣愛卻持久結下兩代56年緣 報恩反哺百歲保姆
    八旬老人每天打車為骨折坐診醫生送飯:一直想報恩
    哥哥為弟弟終生不娶照顧侄兒侄女 癱瘓后弟媳報恩

    ?

    相關鏈接:
    哥哥為弟弟終生不娶照顧侄兒侄女 癱瘓后弟媳報恩
    八旬老人每天打車為骨折坐診醫生送飯:一直想報恩
    沒有血緣愛卻持久結下兩代56年緣 報恩反哺百歲保姆
    [來源:南國都市報] [作者:] [編輯:余冰月]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